uu读书网 - 高辣小说 - 宗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6

分卷阅读576

    笑看她,“没事,找人给懿德递句话。”

这句话,是做生意的。

懿德得到这句话的时候,犹豫了许久,最后同意出银子摆平民间的流言,话是小朱子亲自吩咐人下去办的,毕巧不知,逮住小朱子问,“孙姑娘让你传什么了?”

“孙姑娘让杂家告诉皇贵妃一声,想要摆平这件事,有法子,不过需要三千万两纹银。”

毕巧立刻便不乐意了,“孙姑娘为了银子,竟然要帮那贱人?”

“哎,你不懂,如今孙姑娘将孙家堂口一分为二,对外宣传是竞争对手,其实是一家人,新成立的堂口为懿德卖命,旧堂口依旧加大力度宣传,一边赚银子,一边打压未央宫,岂不更好?需知这次的事件花了好些银子,再这样下去,咱们的资金早晚会枯竭,届时拿什么来维持胜况?”

小朱子这样一解释,毕巧就懂了,她没指望一个谣言就能击垮懿德,从明德帝与民意反着来就可看出,这个女人不简单,明德帝也执拗得可以,不过能打击她的同时,还赚她银子,再好不过了。

咧嘴一笑,“还不快去办?”

“姑奶奶耶,是你拉着杂家,不让杂家走的。”小朱子心情大好,吐槽一句,人麻溜的走了。

三千万两纹银,对于真正的豪族来说不算什么,又不是金子,但也不是小数字,三千万呀,够普通人几辈子挥霍了的。

懿德派人查了孙云的新堂口,发现是来自一股神秘的势力,不属于京城任何一家,且背景似乎很强大,能与孙家的堂口抗衡。

一成立,就非常的强硬,三天时间,就与孙家堂口势均力敌。

于是,懿德很无奈的将三千万两纹银送到了孙云手里,银子到手,孙云也不含糊,舆论开始朝懿德一方倒。

先说之前的传言是子虚乌有,不然为何皇上还会封懿德为皇贵妃,位同副后,协理六宫?皇上又不傻。

再说之前的传言没有证据,属于以讹传讹,百姓被有心人利用,呼吁百姓理智对待传言,谣言止于智者。

最后说懿德是为民祈愿,在佛堂住了十多年,才使得国朝有了这些年的风调雨顺。

前两条,基本没什么破绽,后一条,却不同了,懿德察觉到后一条有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百姓开始一边倒,称赞她为国为民,心疼她受了委屈,要将那造谣者碎尸万段……

事情到这里,明德帝挺高兴的,因为百姓终于不再说他戴绿帽子了,心情一好,就想起孙云还没纳入宫门,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得到孙云,奈何孙云如今还在孝期,不方便入宫。

只是,想他再去宠幸懿德,已是不可能,他表面上死不承认被戴绿帽子,但心里却是膈应的,尤其是民间在说懿德在庙里住了十几年,为的就是为国祈福,国朝才有十几年的风调雨顺。

不说懿德压根没住在庙里,就说一个女人在寺庙里祈福,国家就能风调雨顺?那么他兢兢业业、披星戴月的批阅奏折算什么?

文臣武将绞尽脑汁献计献策,只为百姓能安居乐业,他们的辛苦算什么?

合着,念念经,去庙里住几年,国朝就风调雨顺了,那还要皇帝做什么?还要文臣武将做什么?不如找一批和尚专门念经好了,看佛主会不会从天上掉粮食下来。

真是气煞他也!

文武大臣也是极为不高兴,这个女人先是让一国之君颜面尽失,受尽非议,后又将自己塑造成了救世主,当他们是什么?

前朝文武大臣,包括那些不涉及党争的清流,也都忍不住了,上朝之后纷纷请奏,没说废掉懿德的话,只是劝住明德帝莫要过于宠爱某一妃子,要雨露均沾,有人甚至于请奏选妃。

前朝请奏选妃,后宫里的女人们又不淡定了。

当懿德发现自己被前后夹击时,气得摔碎了一屋子的瓷器,“宁妃这个蠢货!为什么还没下手!”

宁妃可不是蠢货,赵弼还没回来,她又找不到好的时机对付孙云,自然是按兵不动。

她越是气,孙云越是高兴,又过了几日,舆论再次翻转,有人说查遍了天下庵堂和道观,压根没有懿德出家的记录,懿德根本就是在撒谎!所以之前的所有传言,都是真的,呼吁朝廷对此事进行彻查!

收到情报后,明德帝一口血喷在龙案上,晕了过去。

他一晕,皇子们都不淡定了,真正的乱世,骤然间降临。(。)

第一百三十九章你不去追?

皇子们一着急,妃子们,朝臣们,也都不淡定了。

加上诸王,心里直乐,恨不得明德帝马上驾崩,他们好看着皇子内斗,然后分一杯羹,甚至取而代之。

可惜,事情发展到现在,看似乱成一锅粥,实则有一定之规。

首先,复仇党陷入泥潭,若明德帝死了,他们便要与全天下争,没那能力。

复仇复仇,可不是单纯的将赵氏江山搞垮,还要取而代之,不然费那么大劲做什么?所以,他们在还没拿到赵氏江山之前,是不希望明德帝死的,毕竟明德帝活着对他们更有利。

而旧党也是同理,虽然他们极力的想要保住旧制,抵制新法,但你要知道,天下大乱就是没有保障,今日有匪寇闯入家门,明日就能有盗贼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

藩王少一些还好,偏偏太祖和太宗两帝封了几十个王,人人宣布独立,好好的江山,刹那间四分五裂,这些藩王混乱起来,不亚于外患来袭。

所以,明德帝一驾崩,天下就真的乱了。

新党,自然不希望明德帝那么早驾崩,国朝尚未稳定,新皇继位,那就更艰难了。

似乎,除了诸王,外人都没那么希望明德帝驾崩,只是希望他晚点驾崩。

秋樘始把控粮草,他很可靠,也有能力,粮草方面无需担心,而朝堂,有谢运领头,颜时忍与杨仲相助,新党可以算是稳稳的压住了其他党派。

就在明德帝晕倒的第二天,北定府传来捷报,太子与永王活捉北定府三十几口北钟家重要人物,已经押解进京。

明德帝晕倒,太后从慈宁宫挪了出来,垂帘听政,原本懿德想把持朝政的,可惜啊,她名声臭大街了,人人喊打,暂时禁足于未央宫,不得走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