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用手机教古人搞基建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9

分卷阅读169

    起割蜂蜜。

下午,一群学生都笑傻了,“能和天下第一知己一起割蜂蜜,我们说出去都没人信。”

“柏哥儿你这样安排,以后出门可要小心了,那些闺阁女子都要用幽怨的眼色瞪着你。”

陈柏:“……”

人小鬼大,以为他不知道,上午还拉着别人一起洗臭袜子了。

孟还朝:“……”

上京传得沸沸扬扬的云上学院,似乎真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世界很冰冷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他就知道。

所以,他用很多的身份活着,比如五年前,他在赵国遇到齐政的时候,他是落魄的书生,通过齐政的救济才活下来的落魄书生,所以为报救命之恩,齐政成了他的主人,一个走上绝路而被救的人,永远不会背叛吧,但有谁知道,那也仅仅是他其中一个身份而已……

陈柏对于孟还朝的入驻也没怎么在意,因为说到底,他是齐政派去大王那的,是自己这边的人。

而且看这群学生跟小舔狗一样,整天跟在孟还朝身边,想必不用他安排,孟还朝每天也有莫名其妙忙不完的事情。

也的确如此,每次陈柏见到孟还朝的时候,不是被拉去一起洗臭袜子,就是在被人围着和人下象棋。

孟还朝这人还真是温和得让人难以自信地好相处嘞。

学院多了一个人,似乎也并没有任何影响。

陈柏就忙着干自己的事情了。

敲开了齐政的门,齐政也正好在等他。

只是陈柏没注意到的是,在他进入齐政房间的那一刻,刚才还在和一群学生下棋的孟还朝,正一脸无害笑容地走到了房间外,背靠在了门上,如同闭目养神一般。

房间内,陈柏说道,“蛟龙化蛇,德行有亏,政通人和,天下大吉,第一步已经初步完成,现在进行第二步,掌控上京除了军队以外的其他命脉……”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王无论如何都不肯承认齐政,那么他们就要让大王不得不承认,非承认不可。

……

几日后,上京城突然发生了一些奇怪的变化。

上京城是四通八达的,其中最主要的干道成十字行,连通东市西市,以及南北,然后再从这些干道分散出一些小街道。

这一天,上京的百姓一走到大道上,就发现以往人流量特别多的街道边上,突然多了一个奇怪的牌子。

十分奇怪的牌子,用一根笔直的棍子钉在地上,上面是一块木板。

木板上是醒目的字,“铜锣湾站。”

还不仅如此,还有一排稍微小一点的字。

“夕水巷站,春熙巷站支矶石巷站……”

很多街道的名字。

这些街道的名字他们熟悉啊,不就是上京一个个街道吗?

“这牌子我刚才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这是什么?”

“我也看到了,我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怎么都有,奇怪。”

这时,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马车停在了牌子旁边,马夫放下马鞭,突然面无表情的大声道,“有去夕水巷春熙巷支矶石巷的么?上车了,两个铜板一位,无论距离多远,一律两个铜板……”

众人:“……”

别看陈柏陈小布每次出门都坐的马车,但这是因为他们是贵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马车可是奢侈到不行的东西。

听懵了好一群人。

还有人嘀咕了一句,“两个铜板?那能去响水巷么?”

结果,马夫还真回了一句,“去响水巷可以在支矶石巷下车,转102路公交就行……”

第58章上京快递

“真两个铜板乘坐一次?我听着怎么到最近的巷道和最远的巷道好像都是一个价?”

还有人兀自不信,不由得问道,这规则的确挺迷惑人的,岂不是坐得越远越划算。

马夫看了一眼答道,“两个铜板的单程价格,无论多远都是这个价格,到终点站就必须下了,不能一直呆在车上,如果要坐回来,重新计价。”

规则其实非常的简单,只是一时半会有些让人无法理解罢了。

说完,马夫还补充了一句,“对了,老人和小孩半价,上车一个铜板。”

众人:“……”

这又是什么奇怪的规矩,但对老人和小孩十分的友好啊。

两个铜板贵吗?不贵,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钱啊。

但他们不是现代人,每天上下班都得搭乘公交系统,所以偶尔坐一坐的话,这价格就显得实在便宜到了不行。

古代的交通是十分不方便的,哪怕是在同一座城市,走亲戚串门都十分困难。

唯一方便一点的马车,一般普通百姓又租借不起,也只有贵族家里,自己养得有马,买了马车。

所以马车一直以来就是贵族出行的象征。

估计好多百姓,虽然经常看到马车,但真正自己坐过的恐怕很少很少。

有人眼睛一动,掏出两个铜板,他小老百姓也试试坐马车什么感觉,不就是两铜板,他出得起,就算这马夫出尔反尔,只将他拉一段距离就让他下车,他也觉得没白体验这一把。

马夫指了指旁边一个奇怪的箱子,箱子很怪,只在上面留了一个手都伸不进去的小口,“铜板扔里面就行。”

还有百姓也是心中一动,他家女儿嫁给了西市的人家,但因为走路的确费时了一些,所以一年到头也没见着两次,要是两个铜板真能将他拉到西市,他怎么也得试试。

这一站也就上了两个人,因为公交车还是新奇的东西,也只有适逢其会的人刚好碰到。

然后他们就发现,每到一个有那种特殊牌子的街道,马车就会停下来,马夫用固定的语气说了一句,“XX站到了,有下车的可以下车了。”

让人疑惑到不行,车上没这下的啊。

然后又对着外面吆喝,“到XX方向的有么?路经XX,XX……”

固定的语调,就跟他们刚遇到马夫时一样。

又上来了两个心里好奇的百姓,马车上的人面面相觑。

不同的人,坐在同一辆马车上,开始还有些尬尴,但他们慢慢发现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各干各的就行,谁也不干涉谁。

就像陌路相逢的路人,有兴趣的可以聊上两句,没兴趣的就当是人生无数的过客中的一个就可以了,不需要记住对方,也不需要被别人记住。

就这么简单。

马车上,经过一阵尬尴后,终于有人对马夫问道,“你们这个马车,明天还有吗?我明天带我孙子也去走亲戚,对了我孙子还是小孩,好像只需要一个铜板。”

马夫答道,“有,以后上京的每一天都有,基本上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一趟,所以也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