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家业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21

分卷阅读121

    敢当,也就有些苦劳罢了。”方氏听贞娘这么说,一脸谦虚的道,心里松了口气。

“婶儿谦虚了,嗯,这账册就先放在这里,一会儿还得给二婶娘看过。”贞娘又道。

“那行,我下去了,外间仓库那里还闹着呢,我去看看。”方氏又道。

“去吧。”贞娘点点头。

方氏便拉着花儿离开了。

贞娘看着方氏远去的背影,摇摇头。方氏的话虽然有理,但贞娘却知道,虽说大明的税监贪的厉害,可她跟言公公打过交道,却也知道,在大面子上,税监是不敢胡来的,比如说河堤的摊派银,比如说正余银。

这两样虽然容易捞钱,但也正因为这两样容易出事,韩廷对摊派银,正余银监管的很严的,一但上交这种银子,必是三联档。

就好象后世的税票一样,商家一联,税司一联,户部那里还有一联,每年,监察御史都要查存根的。哪能象方氏说的那样连个收据都没有,那样只要有人一告,税司的人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税司人可不傻,能捞钱的地方多着呢,没必要在这两种显眼的税和摊派里捞,这两样最容易出事。

“贞娘,雨停了,我们去你姑姑家走走。”这时,黄氏进来。

“好的,二婶娘。”贞娘点点头,随后叫上小丫,提了给姑姑家的礼物,又叫二狗去套了马车。

二狗这家伙除了正经的制墨不成,其他的事情倒似乎样样精通,连马车都赶的似模似样的。

“二狗,从门口转转。”贞娘扶着黄氏上了马车,又冲着二狗道,随后带着小丫一起跟着上了马车。

“好咧。”二狗点点头,随后就赶了马车走,一条鞭子耍的不错。

转过弯,就到了铺面的正门。贞娘掀了那车帘子朝外看,果然见到一辆辆的马车,来装着货离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黑脸汉子在那里招呼着。

这位想来应该就是葛巡栏了。那葛秋姐长的倒是不象他。

这时葛巡栏也望了过来,正好扫到贞娘一眼,见是个约模十六七的女娃子,倒也没在意。

“爹,她就是贞姑娘。”一边葛秋姐却瞅见了,在葛巡栏耳边道。

“就是她?”葛巡栏皱了眉头,就是这么一位看着文文气气有些灵秀但并不太夺目的女娃子,居然就让他不知不觉的载了一个跟斗,一盘好好的谋算付诸东流,着实气人。

想着葛巡栏的脸更黑沉黑沉的了。

马车此时已插身而过。

贞娘的姑姑家就在不远处的三山街,这处住的多是富户,也有一些皇子王孙的私宅。

不一会儿马车就到了贞娘姑姑家的门口。

枣红漆大门,门口两只石狮子镇宅,门上是虎头的铜环。这派头要在徽州那地儿就显眼了,但在南京,在聚宝街这一块,倒也只是个普通。

小丫当先跳下马车,然后扶了贞娘和黄氏下车,一边二狗去叫门。

门子听说是夫人徽州的娘家人到了。连忙让人去禀报。本来这等情况,是可以直接将马车和人迎进屋。

只是最近,他听内院的婆子们在传,似乎夫人对娘家人颇有怨辞,没少数落。因此,倒是不敢擅自作主了。

“见过二舅妈。”这时,大表嫂韩陈氏一脸欢喜的迎了出来。冲着黄氏行礼,过后又挽着贞娘的胳膊,侧身上上下下的打量着道:“这位就是贞表妹啊,长得可真是灵秀啊。”

“大表嫂夸奖,只是我这会儿上天了。你得给我搬个梯子,要不然,下不来可怨你。”贞娘亦是笑嘻嘻的回道。

韩李氏共生两子,长子韩松,如今已开始接过韩家的生丝生意,平日里多在外面跑的多。次子韩柏。原先寄在韩氏族人中的一个老举人名下,如今已有了秀才功名,现在正在学院里攻读。准备考来年的举人。

而韩陈氏正是韩松的娘子,也是商家女出生。平日帮着婆婆持家,倒是挺得韩李氏的心的。至于二表哥韩柏,还未成亲,不过。当初贞娘听过七祖母说起过,自家大姑姑的意思是想让韩柏走官道的。那自然最好是能跟官家女联姻。

只是商家子想娶官家女,除非韩柏这次能够中举,否则,希望是很渺茫的。

贞娘私下里还听娘亲说过,七祖母当初还有意把她说给二表哥的,也幸好大姑姑不乐意。要不然,贞娘可有些难了,依她的情形,她要是敢不同意,她娘亲那里准得撕了她的皮。可要她同意,这表哥表妹的她可接受不了。

如今,倒也是相安无事。

不过,韩家最让贞娘敬佩的却是传说中的姑父,姑父韩以贵虽然也算富有,但身边不纳一妾。

当年,韩以贵最初只是一个卖粗布的小商贩,又提见李墨有利可图,便又天天跑李家想拿李墨的货卖。

当时,李墨可是贡墨,象韩以贵这样的小商人,哪里有拿货的资格,可韩以贵硬是风雨无阻的天天来李氏墨庄,最后感动了李老爷子,李老爷子才把李墨的货销给他卖。

如此,韩以贵便赚到了第一桶金,几年下来,也小有资本,随后徽州养蚕风起,而他也看到了生丝的利润,于是便又转行开始从最初的收蚕茧开始,一步步走上收购生丝这路,最后成了南京织造府下面一位生丝商人,也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了。

而当年,李老爷子就是看他勤恳,能吃苦,人又稳重,才把唯一的女儿许给了他。当时,李老爷子就让韩以贵许下诺言,除非无子,否则,韩以贵不得纳妾。

韩以贵答应了,此后几十年来,也做到了。听说,他不但不纳妾,甚到连妓家酒都不喝。

这点难能可贵。

“哈,还说你一辈子就窝在家里了呢,没想到这回居然跑南京来了,正好,我们好好聊聊。”这时韩李氏也迎了出来,远远的见到黄氏就很高兴的道。一脸笑的招呼她进屋,却是眼尾也没有扫贞娘一下。愣生生的直接把贞娘给晾了。

贞娘摸了摸鼻子。

这种情形,其实贞娘早就想到了,想来大姑姑还在恼她不借钱的事情。

婆婆可以这样,韩陈氏却不能失礼,于是笑着招呼贞娘:“贞娘第一次来,走,我带你走走,前面有一栋小木楼,你大姑姑特意弄了几株芍药来,如今都打苞了,我们瞧瞧去。”

“那正该瞧瞧。”贞娘应着,于是随着韩陈氏在韩家转悠了一圈。

大明朝有规定的,城内不准建园林,不过,大小园子还是有的。韩家在这宅子主宅是一套前后进的大屋,边上还有一东小院。后院还有一栋小木楼,中间由游廊抄手相连,再加上前后院子,竟是颇有些徽派园林的味道。也很气派,

如今姑姑姑父和大表哥大表嫂住在主宅。边上的小院是让二表哥独住的,让他清静读书。至于后面的小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