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天算(重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

分卷阅读35

    ,他总是特别不安。

“你刚刚有话和我说?”又过了一会儿,沈盼恢复了正常的神色。

“是,”苏曜急忙回答,“前几天收到赵文扬的两封信,分别给我和小娘子。看信上的日期是两个月前写的。他以为小娘子还在南郡,所以送信的人先去了南郡,没寻到人才来徐州找我。不过我那时也出征在外,直到回师徐州才碰到他。因他急着赶回河东,小娘子那封他托我转交。只是没料到小娘子今天就到,我没带在身上。”

“不妨事,”沈盼说,“他还好吗?”

苏曜点头:“信上说他刚到河东不久就立了功,现在已升为什将,境况比之前好多了。”

赵文扬果然领会了他的意思,成功利用河标,阻击了南侵的胡人。

沈盼对那封信没做表示,而是说:“这件事我在兖州也有听闻。俞老写给俞伯父的信里还特意提到这一战。”

“哦?”苏曜挑眉,“小娘子有俞夫子的消息了?”

沈盼先是点头,后又摇头:“我只知道他人在河东,而且暂时没有离开河中府的意思。”

苏曜安慰她:“俞夫子心性高傲,得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劝服他。”

俞显脾气古怪,前世他派去的使者连面都没见到。沈盼至少比他接近俞显。

不过沈盼还是颇为失望,深深叹了口气。

苏曜本想多劝慰几句,但他抬头时忽然意识到他们竟然一直站在陆仲书室门口说话,不免失笑:“小娘子是来见陆公的吧,却让我绊住这么久。”

沈盼摇头:“没有关系。”

虽然她表示不介意,但苏曜想她刚到家就来见陆仲,自己再耽搁她未免太不知趣,便让到一旁:“小娘子请。”

沈盼向他点了下头,与他擦身而过。将要进门的时候,她却忽然停步,回头问对苏曜:“这几天你有空吗?我有话……和你说。”

苏曜感到自己的背脊有些僵硬,她是准备好给他答案了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淡定一些,但是在脑子反应过来以前,他已脱口而出:“随时恭候。”

***

两日后,苏曜依约来见沈盼。

他一个外男,当然不方便去沈盼的闺房相见,最后约好在陆诒夫妇的居所见面。

去的路上,苏曜一直在心里猜测,沈盼会不会接受他的心意?俞慧的病已经治好,李绍到目前为止也没表现出对沈盼有什么兴趣,这一世他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吧?

心神不定地到了陆诒日常起居会客的地方,苏曜轻轻扣门。很快有人应声,不过门打开后,出来的人却是陆诒。

看到他,苏曜顿时有些头疼。平时陆诒就常拿他和沈盼开玩笑,今天他在这里,事后不知道会怎么嘲弄自己。然而出乎苏曜的意料,陆诒完全没提他和沈盼的事,而是急切地拉他进门:“你来得正好,快来看阿沅带回来的东西。”

苏曜看向屋内。沈盼安静地站在书案前面。因为背光,他看不清她的表情。他走神的时候,陆诒已经把他拉到了案前。苏曜收拢思绪,低头一看,案头上摊着一块展开的白布。

“这是……”苏曜不解。

前世的沈盼就对织物很有兴趣,可是他对这些东西几乎没有了解。

沈盼回答:“蜀地出产的夏布。”见苏曜仍然一脸迷茫,她又补充一句:“就是苎麻织的布。”

麻布苏曜当然见过,不过他还是不明白沈盼让他看一块麻布做什么。

“你没发觉这布有什么不同?”陆诒着急地问。

苏曜又看了一眼,不太确定地说:“好像比平时见的细致些?”

“你再仔细瞧,觉得这料子怎么样?”陆诒又提示他。

苏曜拿起那块布拉扯了两下,倒是足够轻韧柔软,便点头道:“用来做铠甲的衬里应该不错。”

陆诒哭笑不得:“你脑子里是不是就只写了打仗两个字?”他正想再嘲笑两句,却触到沈盼的目光,只好生生把话咽回去,挥手说:“算了算了。阿沅,你自己和他说。”

苏曜对他的嘲讽不以为然。他是武将,现在武宁又处于战争状态,考虑军事有什么不对?

“河南道人口密集,耕地有限,”沈盼接过话头,“且要把荒地开垦为粮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考虑到这点,阿舅在安置流民时鼓励他们先种苎麻。”

苏曜点头。安置流民的办法是他提出的,也一直关注此事进展,知道沈盼说的都是事实。

沈盼娓娓叙述:“和稻谷相比,苎麻对土质的要求低很多,山地、丘陵,甚至只要有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栽种,长得很快。以徐州的条件,一年可以收割三次。苎麻的用处也很多,织布、编鞋、制绳、造纸……”

“不错,这些活计老弱病残也能做,可以有效利用人力。而且现在正打仗,对这些物品的需求很大,正好物尽其用。”苏曜说。

“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沈盼说,“都由军中收购,意味着所有费用都由府库支出。如果战事结束,需求更会大减。武宁的财力也无法长期负担这样一大笔开支。”

苏曜皱眉。前世他整合徐州兵力打败王守,成功联接北方,之后他持续扩张。将征服的土地重新分配。沈盼所说的问题,他并没有明显的感受。当然他前世并不直接掌管财政,不能就此完全否定沈盼的话。何况陆仲向来保守,他如果不考虑积极扩张领土,情况属实也未可知。

“小娘子认为这块布可以解决问题?”苏曜不动声色地问。

“也许,”沈盼回答,“寻常麻布太过粗糙,只能为贫苦人家穿用。但是这块布却是俞老特意从蜀中捎回,送给俞jiejie裁制夏衣的。他信上说,蜀地经过精制的夏布,几乎能与绢布一样柔软。夏布的成本低于丝绢。如果我们出产的布能达到这样的精细,应该会有很多人愿意使用……”

苏曜深思:“布帛的价格高于稻谷,用布帛的收益换取外地所产粮食,养活的人应该会多于耕田种粮。”

“只是我初步的想法,”沈盼点头,“若能改进工艺加以推广,至少能减少府库的消耗。”

“岂止是减少消耗,”苏曜笑道,“南方诸镇产粮颇丰,未来几年若无大的灾害,粮价会持续走低。经营丝麻等物会有不小的利润。若真能成功推广,说不定能形成新的财源。”

“浸麻、剥麻、漂洗、绩纱、成线、绞团、纺织……每道工序都需要很多人力,可以吸纳大量流民。”

“有了生计,流民就不容易作乱。小娘子这想法说不定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苏曜毕竟曾经执政,知道民生的重要性,对沈盼的建议非常赞赏。

“你真觉得可行?”沈盼似乎并没有他这样的信心。

“小娘子提供的是全新的思路,比某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