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在没有女人的春秋战国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8

分卷阅读278

    公子谦离去时,申子离看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看来公子谦对夏瑜颇有感情啊,若是来日继位,不能指望他来清洗夏瑜的党羽了,难道燕国真的当兴吗?”

公子谦离开的时候,神思又一次的回到了那年无终城的那场瘟疫,那个时候他还很小,对着自己的亲生公父有着几丝那样天真的孺慕之思,总是想要亲近些,然而,那场瘟疫,被公父亲自下令和几个同样染上瘟疫的弟弟,一起被关在小院子里,挣扎着咳嗦着,烧的迷迷糊糊,那个时候公子谦才知道才明白,所谓君王,是无私情的。

他的公父,与他血脉相连的那个公父,心中最为看重的,只有燕国的邦国社稷,儿子,而且还是几个儿子中的一个儿子,在公父心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他能活下来,能从那场瘟疫里活下来,是那个他在内祖父怀里时曾经有几分排斥厌恶的毫无血缘关系的继内父,把他从鬼门关里抢回来的。

你想要亲近的亲人,送你去死。

你讨厌畏惧防备的人,让你得活。

情绪上的喜欢与实际的利害,原来可以这样南辕北辙。

最后,公子谦担心的内朝与外朝的政争没有发生,因为死亡来得那样突然。

在夏瑜离开易城送那田舒的棺椁归齐时,公子谦木讷平静的外表掩盖下的,是近乎心惊胆战的情绪,当跟随盯梢的斥候传回来国俌未出境的,公子谦暗自松了一口气,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原来很快他就会成为燕国国君。

继位以后,公子谦召回了杞熏、齐吕几人,给了这些人比较高的虚爵,以礼相待,然后同样的,他还去拜访了孙由,他的族叔,同样给予虚爵,以礼相待。

还记得去见孙由时,看着这头发花白衰老的男子,公子谦差点认不出来。

这是他那个一贯跋扈的族叔吗?如此苍老,如此衰弱。

然而就是这位如此衰老虚弱的族叔,在得知夏瑜的死讯时,仰天大笑,状若疯狂。

孙由回到易城没多久,也跟着国君的脚步,很快就过世了。

很多人都说公子谦宽厚,在他公父在朝时,一直颇有纷争的内外朝臣在他手中和解了,燕国可以拧成一股绳,朝局稳定,国家继续强大,和他在位时的努力分不开。

可是公子谦觉得这种称赞很可笑,燕国之兴,得益于他的公父与他的内父二十几年殚精竭虑,强国富民,然而,真正享受了燕国国力鼎盛称霸诸侯威风的是他。

而那个让他内父摔了两次跟头的申子离,却是一直锦衣玉食,得以善终,寿终正寝。

其实他是想收拾这个人的,只是在他还需要申子离的时候,还没下定决心要除了这人之前,这人就走了。

这世界本就如此残忍可笑,公子谦早就知道,可是觉得有些遗憾,有些愤恨。

可那又如何,青史之上,那么多的人一晃而过,喜怒哀乐,本也就是一场滑稽的大戏而已,终究都会过去,终究都会化为冢中枯骨。

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最终,都会成为历史,没有人会例外。

第223章赵无恤番外

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是那年伐中山的属国,却在半路遇到赤狄偷袭。

如果将一生中经历过的那么多战役排一个危险程度的名次的话,那被赤狄偷袭的一战,可以算名列前茅。

说实话,那一次,赵无恤以为自己会死。

鲜血飞溅,叫喊,调动配合,赵氏与智氏,从来没有配合得那么紧密过。

生死相逼,可使人生死相依。

冲出包围圈后,凭借地势安营扎寨,眼见不善攻城的赤狄渐渐退却,松了一口气的两位统帅,在部属都退下后,同时腿软摊在地上了,然后彼此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哈大笑。

然后智瑶忽地停住了大笑,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一瞬间的变化。

那一刻他不是没察觉。

那天,天色很昏暗,智瑶的脸上身上都是血水和泥水,赵无恤知道,自己也是如此的。

那天,他们都不好看,然而许是方才的血腥厮杀刺激了某种深藏在身体里的*,那种灼热,让两人的头脑都有几分沸腾,然后所谓的神智,便向着人的本能低头了。

后悔吗?

不知道。

世人都说赵无恤善于隐忍,可是世人不知,赵无恤也不去考虑利害不仅仅是隐忍的时候,那样豁出去了什么都不考虑的感觉,其实很是畅快。

但是,注定的,他不可能就这么放纵下去。

他是赵家的家主,他身后背负的,是赵氏一族,无数人的性命。

晋国惨烈的公卿内斗,让失败的家族出了族灭以外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结局。

所以他退缩了。

那夜之后,他明显的开始回避,而智瑶,那个以为两人关系已经有了改变进而有几分洋洋自得的智瑶,看向他的眼神开始带了几分疑惑,为了他的退缩为了他的回避。

智瑶很聪明,比起智氏上代家主,智瑶的聪明才智超过太多了,所以很快的,智瑶就明白了。

眼看着对方眼中的疑惑变为愤怒,赵无恤微微垂眸,掩盖来的眼中的痛楚。

他是赵氏一族的家主,他要为赵氏全族的性命负责任。

他自己的喜、怒、哀、乐,从来就没有全族的性命来的重要。

聪明的人,总是会有些狂妄的,狂妄的人总是会迷信自己的力量,总是以为力量可以改变一切。

这样的想法是对还是错,赵无序不知道,但赵无恤看得见智瑶愤怒后面的疯狂,疯狂后面的报复,报复后面的平静,平静之后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那短时间,赵氏与智氏分分合合,是好是坏,等到最后伐齐时,智瑶的表态让他以为,智瑶妥协了,就像赵无恤的父亲,晋国先执政赵志父,最后为了家族,放弃了一生坚持的维护的晋国霸业,选择了放手。

赵无恤一直是这么以为的。

人终究会想着更广大而沉重的责任妥协。

他一直是如此,所以他以为只要最终也会如此。

可惜,他料错了智瑶的疯狂。

原来有一种人,一种狂妄的人,暂时的妥协,暂时的压抑,都只会迎来最后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