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麟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9

分卷阅读119

    受的方式坦言、化解,这才不至于因婚配之事心生龃龉、让彼此亲密却也复杂的关系为此蒙上阴影。

可萧宸的亲事虽让萧琰以一句「子嗣艰难」强行按了下,因之而起的风波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化解的。尤其对暂时偃旗息鼓、却从未真正死心的皇四子党而言,「子嗣艰难」四字分明是送上门来的把柄,让见猎心喜的陆氏忍不住以此为由暗中收买官员请废太子;不想本才刚上,便让帝王一句「朕立的是储君,不是种马」打了回。

倘若萧宸今日是因体弱而子嗣艰难,陆氏也好、其他守旧的官员也罢,倒还能以「太子难堪重任」为由再搏上一搏;偏生这位太子文武双全、身强体壮,不仅勤于政事、表现卓绝,又有生擒贺兰玉楼的不世功绩,让一干人等想非议也无法,只能伺机以动,待抓住对方把柄再一举将其拉下马来。

──也不怪这些人贼心不死。实在是权位诱人,帝王又正值盛年,无论太子的地位再怎么稳固,也终究只是眼前的事而已;日后会否再生变数,可是谁也说不清的。不说其他,单单萧宸时常被帝王拘在身边、连兴麟殿都极少留宿这一点,就引来不少揣度跟猜疑了。

毕竟,被圣人天天带在身边,往好了说是圣宠、往坏了说又与看管监视何异?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纵观历史,那些未迁居东宫、而是给帝王留置在身边的太子,十有八九都背负着极深的猜疑与忌惮,下场也都谈不上美妙。也因此,尽管萧琰对次子宠爱有加、百般纵宠,却仍有人死死抓住了「疑忌」这样的说法,执拗地认定两人的父子情深仅仅是表象;实则两人远不如外表看起来的那样亲密,帝王也并非发自真心地看重、信任太子,不过是暂时将他当成挡箭牌在前头矗着而已。

因帝王对次子全无隐瞒,潜龙卫探得的情报也都有萧宸的一份,旁人如何揣测、非议,年轻的太子都十分清楚。不过他连前生那样的境遇都捱过来了,如今又得与父皇双宿双栖,正是人生中最美好欢快的时候,又怎会将那些跳梁小丑的言论往心里放?真说起来,他倒还得感谢这些人的胡乱揣度,恰到好处地瞒住了他和父皇之间逆伦悖德的情事;就连不小心露出的马脚,也总有人自告奋勇地帮他「遮掩」过去。

比如现下。

好教圣人知晓,太子自恃圣宠、多有逾制,举凡衣物配饰、车架用度,诸般种种,不一而足。臣斗胆,将事证整理罗列于此,望圣人详查。

听着前头御书房里隐隐约约传来的禀报音声,暖阁里,本自小憩着的萧宸长睫轻扇缓缓睁眸,不知该气愤于来人私下进谗的行为,还是该庆幸于对方只将那种种线索当成他「用度逾制」,而未将他「逾制」的原因往更深的地方想去。

自他归京参政以来,父子俩一直都有午间一道用膳小憩的习惯,今日也不曾例外。不想才在父皇怀中模模糊糊地生出了点睡意,那令人心安的胸膛和臂膀就因有人求见而挪了开去;让他只能惋惜地转而将头埋入衾被间、藉上头残留的气息寻回那因故暂离的舒心与安适……

怎奈他的耳力终究太好了些。

萧宸虽无意偷听,却防不住对方的声音自个儿往耳朵里头钻……尤其来人先摆出了一副大义凛然、冒死进言的做派,花了小半刻的时间阐述他是经过了多少思想挣扎才做下这个决定、又是如何地不畏强权。如果不是萧琰不耐烦听了、冷冷断了来人话头命他直言,也不知这人还要说上多少的废话才会进入正题──却不想进了正题后,对方话锋一转、就将矛头指到了自个儿身上。

来人是御史,上疏直谏乃其职责所在,原本没什么好非议的。问题是,或许是没勇气当朝上奏、又担心协理政务的萧宸私下昧了他的折子,此人不仅没将奏疏按制层层上递,还私底下拣了这么个时段前来觐见……无论他所奏是否如实,单单这副不干不脆、遮遮掩掩的表现,就足让萧宸对此人的印象大打折扣了。

更别提对方所参的「逾制」一项,放在他身上基本就是个笑话了。

萧宸素来重礼,一应用度也都完全按着太子的仪制来;只是他和帝王同吃同住、同进同出,午间也难免有些白日宣yin、缠绵厮混的时候。倘或衣衫有了脏污或毁损,一时又没的替换,自然只能借父皇的暂时用着。

萧宸虽记不清自己「逾制」了多少次,却很确信那些个「逾制」都是父皇金口玉言的恩典,而非他仗着宠爱恣意妄为的僭越。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他出言自辩就能了结的,故少年也只是抱着被子滚了一圈便重新阖上了眼,默默等待起了后续的发展。

……上面写的,便是全部了?

只听小半晌后,帝王不带分毫起伏的嗓音响起──以萧宸对父皇的了解,一听便知是含了怒的──不过寥寥几例,如何够得上你所谓的「多有逾制」?

禀圣人,因……因太子逾制之举多不胜数,难以一一条列在册,故微臣仅举了证据最为详尽、明确的几次为代表,并未全数……

对方此言便明显是谎言了;也不知他所谓的「罪证」是自个儿查出的、还是有心人递过去让他做出头鸟的?若是后者、若是当初递材料给他的人并未明言所谓的「逾制」其实只是特例……想到这里,萧宸有些讽刺地微微勾了勾唇角;不想那人话语未尽,竟紧接着又道:

事实如何,圣人只需遣人至兴麟殿抄拣一番,自能水落石出。

这听似有恃无恐的一句,让萧宸猛地从榻上坐了起来。

他起身的动静有些大,还一不小心碰落了床头的黄杨木枕,虽因质地而未曾碎裂,造成的响动却仍十分惊人……意料外的状况让御书房里的人俱都没了音声、吐息也随之加快了不少;却到小半刻后,才由帝王再次响起的音声打破了沉默:

抄拣兴麟殿?你是让朕仅凭你一人之言,便将太子当成犯事者对待?

这番质问脱口之时,萧琰的声调已然显而易见地提了起,盛怒之情溢于言表,让那名「忠心耿耿、仗义直谏」的御史一时给骇得噤了声,沉默了好一阵才支支吾吾地说:

太子罪证确凿,并非臣一人之言──

罪证确凿?

帝王几乎给四个字气笑了:朕与吾儿朝夕相对,尚且没见着太子用度逾制之处;你是何身分,难道还会比朕更了解朕的太子?

风、风闻奏事本是御史之责;且臣折中所列事证,均有详细人证可……

人证?诬蔑太子的人证吗?

圣、圣人言重──

太子重礼,行事用度从来恪守分际,又岂会有逾制僭越之举?你折中所列,条条项项俱是朕予吾儿的恩典。将朕体恤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