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穿越之一品公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7

分卷阅读107

    能在二月二太庙献俘时进行阅兵仪式。

至于军训的内容嘛……则完全脱胎于薛衍后世体验过的大学军训流程。薛衍相信后世完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大学生们都能完成这项训练,相信大褚朝百战百胜的将士们也不遑多让。

知晓自己并没有练兵的才能,也没有在军中的威信,薛衍只是将自己所知道的军训内容抄写一份交给阿耶薛绩和魏子期。薛绩知道自己的儿子向来聪颖古怪,所知颇多。然从不知道薛衍在练兵一事上还有天赋,不免将信将疑。

倒是魏子期因为有着梦中的那些经历,对薛衍所写的内容深信无疑。且他虽是黄粱一梦,不知真假,然在梦中经历过,学过的东西却仿佛深深印刻在脑中一般。因而这一个月的cao练下来,魏子期竟然比师父薛绩更早更快的领会到军训的深意,阅兵彩排的时候,御林军所展现出来的纪律性,整齐性,以及精锐之势霎时间震惊了无数戎马一生的老将们。

皆对魏子期啧啧称叹,盛赞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在此期间,薛衍也敏锐的发现魏子期好像更懂自己的话,有些时候根本不用自己说出口,魏子期已然明了自己的意思,所作所为亦愈发的相合默契,似乎突然之间两人的契合度更高了。在一起共事的感觉也更好了。

这样的感觉让薛衍暗自奇怪了好一阵,最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能推脱于魏子期带兵围剿了突厥王庭后,突然开窍了。

因为大褚朝军方的将领们都在忙着阅兵一事,薛衍虽然纸上谈兵的提了一些军训的方案,但他始终没有正式上过战场,也没有打过仗,在军中并无威信,也就不好掺和太多。便趁着高昌国等二十九个属国皆在长安的时候,不断至鸿胪寺拜访。期望能从几个属国内得到一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子,丰富一下大褚的餐饮文化。

比如元朝时期才传入我国的胡萝卜,在后世伊朗阿富汗一带已经种植五千多年但却在清末民初才传入我国的洋葱,去岁朝会时薛衍特地提过的西瓜,在南宋时期才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哈密瓜,以及在高昌国已经大范围种植但是在中原却很少见的棉花……

这些西域属国的使臣们在见识过卫国公世子的吃货属性后,不免瞠目结舌。不过在大褚准备秣兵厉马威慑周边属国的重要当口儿,这些西域小国的使臣们乐得用本国的一些风土特产或者从更西面的国家引来的小东西讨好这位明显位高权重,深受圣宠的贵族少年。

于是在大褚武将们风土黄沙的进行紧张的阅兵演练的时候,薛衍也没有闲着,他已经同这二十九个属国的使臣们签订了大概是大褚也是历史上第一封“国际联合组织农作物互通有无协议”,协议中详详细细的记载了薛衍向几个国家购买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的各项条款,其中还记载了这些属国的商人们必须在什么时间,带来多少种子给薛衍,而薛衍需要支付他们多少金钱……

虽然薛衍只是朝廷正六品的官员,平日里也很少上朝,很少参与正经的朝政殿议。不过因为他一直致力于“生命在于折腾”的信条,导致满朝文武都很留心他的一举一动。因而薛衍与二十九个属国签订的“买卖合同”也很快的传到了永安帝和诸位朝臣的耳中。就连一直在兴庆宫悠闲养老的太上皇都从裴籍等老臣的口中知道了一些音讯。

众人好奇之下,少不得将薛衍召入宫中询问一二。薛衍见问,也毫不遮掩的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期间着重强调了种植棉花对于中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听了薛衍的一席话,永安帝与诸位朝臣或有重视的,或有不以为然的,薛衍见状,只得笑言道:“有道是民以食为天。衍人微言轻,也不懂得什么朝政大道理,只是尽我所能罢了。何况咱们大褚能吃的东西多了,餐桌上的菜肴也丰富一些,难道不好么?”

众朝臣闻言,自是一笑了之。除少数几位目光长远的大臣外,再没有人把薛衍的话当回事儿。

不过身处后宫的魏皇后倒是对薛衍提起的棉花很感兴趣。魏皇后身为六宫之主,为了给天下妇人做表率,每年都会在宫中扶桑养蚕,纺绩织布,更知道棉麻之物对于百姓的重要性。因而在听闻高昌国所种植的棉花比中原的更好时,不免有些心动。

她也想亲自种植一番。因而向薛衍明言,希望高昌国的棉花种子运回长安后,薛衍能带入宫中一些。

薛衍对于魏皇后的要求自然答应下来。因魏皇后提起纺绩之事,薛衍少不得又想到后世看文献记载的有关于织锦织缎的一些资料,知道织锦分为经锦和纬锦两种工艺。经锦就是以经线起花,纬锦就是以纬线起花。

大褚以前的锦缎——比如汉锦这一类,都属于经锦,之所以色彩不如后世的华贵绚丽,大抵是因为此时百姓织锦织缎,习惯于用经线起花,而经线固定在织机上以后便很难改动,所以相对而言织锦的花样也比较单一。

自大褚以后的锦缎则多用纬线起花,这样一来,在织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调整添改不同颜色的纬线,使得织出来的锦缎色彩更加鲜艳,图案更加丰富。

薛衍曾在后世的博物馆中看过的几幅联珠对马纹锦和联珠对孔雀纹锦,都属于以纬线起花的斜纹纬锦。

只需这么简单的改动一下起花的经纬线,就能得出更好的锦缎,薛衍这么一想,便将这些话告诉与魏皇后。魏皇后乃是长于纺绩女红的人,闻听这一番话,倒是如醍醐灌顶一般,立刻明白了过来。虽然还未曾亲手实验过,不过魏皇后以自己的经验推想一二,立刻相信了薛衍的说法。准备回头同宫中的绣娘们好生研究一番,最好能织出更好的锦缎来。

薛衍一个大男人,虽然在后世剧组里做道具的时候,曾经照葫芦画瓢的复原过古代的织机,但是对于纺绩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却从未经手过。只是纸上谈兵的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不过他除了凭空放炮忽悠魏皇后外,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宫中返回卫国公府,薛衍同阿耶阿娘吃过晚饭后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从便从青铜手镯中取出相关的资料集结成册交给魏皇后,希望魏皇后有了这些资料,能够更快的织出色泽华丽,图案丰富的锦缎来。

至于为什么是交给魏皇后而不是自己的娘亲,实在是因为平阳长公主乃女中豪杰,虽于晋阳起兵时纠结兵马为大褚打天下,但是于她而言,舞刀弄枪绝对比拿绣花针更容易一些,更遑论比针黹女红更繁杂数倍的织锦织缎了。

薛衍将这些资料交给魏皇后的时候,突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