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红楼]娇女迎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70

分卷阅读370

    为样品的不足而实验不足,无法罗列出来而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琰当然清楚橡胶污染意味着什么,但是,这个国家需要橡胶,大晋的霸业也需要橡胶,她自然也不会矫情,因为污染问题就弃之不用。她给琼州新任总兵的屯田令里面,就有一条,那就是让南海水师将士们在琼州种植至少五百亩的橡胶林。

只是如今的火力发动机和橡胶产品都不成熟,因此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无法投入使用,因此这一次针对茜香国和严家的动作,并不能把这两样东西马上用上,但是利用其中的火力发动机给严家设个陷阱也不是不行。

就在朝堂之上,群臣都在为博陵公主的婚事上蹿下跳的时候,贾琰忽然带着儿子女儿去了沧州,参加新式水师的阅兵典礼去了。

水师的阅兵典礼,重要的不是人,而是船。

虽然贾琰在之前恐吓高句丽的时候也用了桨轮船,可是桨轮船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桨轮船就跟龙骨水车一样,极其消耗人力,就是采用轮换的行事,让士兵们轮流去踩那个桨轮,等到目的地的时候,士兵们也会累得不轻。尤其是长距离的远航,好比说,从北海到琼州,这种远距离的航行,对于士兵们的体力来说,着实是一种考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因此,这次的阅兵典礼,真正需要贾琰检阅的,便是装了火力发动机的桨轮船了。

这艘船是这个世界上最早以火力为动力的船只,而且还是战船,船上装了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台火力发动机,而且还是用了橡胶做密封的火力发动机,直径足足有一丈!几乎是纯铜所制,重量极其惊人。

在这艘船下水之前,没有人相信,这艘船跑得起来。

所以,当贾琰表示要登上这艘新式巨艋的时候,群臣的一致反对,经过一番争吵,最后决定,由贾琰带着博陵公主上船,参与这次新式船只的第一次试航,随行的,除了北海水师的一船将士之外,自然少不了将作监的工匠,以及,枢密使相丁涛等极少数的几个臣子。其余的臣子,他们都跟着皇帝呆在岸上。

虽然当时丁涛的表现还不错,但是根据后来,丁涛的后人公开的丁涛的手札的记载,当时丁涛跟着太上皇后上船的时候,是抱着舍命陪君子的赌命之念上船的。怎奈丁涛做好了船有可能跑不动或者会沉船的心理准备,可是真正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的,却是这新式桨轮船的速度。

这个船速太快了以致于他在刚开始的时候差一点跌倒,然后被风呛到了,以致于船都来到了莱州府码头,他都在咳嗽。

新式的桨轮船在莱州码头停靠了半个时辰,贾琰接见了莱州知府严宽之后,这才叫人驾船,驶往栗林口码头,然后才回返沧州。

这是大晋火轮船的第一次试航,半个月之后,这艘火轮船又跑了一趟高句丽的对马岛。火轮船再度回返沧州,经过了一个月的检修,第三次前往琼州的试航开始了,这次的试航,火轮船将在双屿港停靠,补给煤炭,然后南下前往琼州。

第296章

这次的火力桨轮船的试航让博陵公主兴奋不已,就是在回京的路上,都不停地跟弟弟meimei们炫耀。

皇帝的銮舆十分宽大,足够让贾琰并皇帝、博陵公主、宁国公主、楚王、晋王、越王几个都坐在上头。实际上,这次外出,贾琰只带了三胞胎外加博陵公主,也就是说,晋王和越王都留在京里,呆在太上皇身边,只有博陵公主、皇帝、宁国公主、楚王四个跟着贾琰临幸沧州。

而跟着母亲参与这次火力桨轮船的,只有博陵公主一个而已,因此,无论是皇帝还是宁国公主和楚王几个,都坐在那里听jiejie分享这次试航的感受。

别的不说,光丁涛几个官员,还有好几个士兵被风给呛着这件事情,就足够博陵公主笑话他们好久了:“当年母后叫将作监复原野史上日行千里的桨轮船的时候,那些腐儒们就上蹿下跳着说那是稗官野史不可信,结果被硬生生地打脸!这次他们又不信,结果又被打了一次!真真好笑!”

脸色最精彩的,自然是兰台寺大夫尹赞,这个老家伙,原本是本着要好好体验这次的试航然后回到沧州的时候狠狠地上一辈子弹劾太上皇后浪费钱财浪费国家资源的,可是现在,这老头儿也老老实实的了。

这个老头儿也是少数几个安生地呆在船舱里面,因此没有被风给呛到的主儿。至于那几个呛到风的主儿,有两个正腹泻,如今躺在沧州的驿馆里头,要过些日子才能回京。

博陵公主不提则已,一提,皇帝就想起来了。

他道:“可留了太医在沧州驿馆。”

不管怎么样,那也是他的臣子,如果因此一病不起,他却不理不睬,回头少不了有人把暴君这个名头扣在他头上。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夏谨连忙道:“启禀万岁,王太医、胡太医两个已经留在了沧州驿馆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琰灵光一闪,道:“应该不是胡庸那个庸医吧?”

不是贾琰多嘴,也不是胡庸这个家伙医术高超,而是原著里,胡庸这个庸医太出名了。

贾琰知道胡庸,皇帝却不曾听过这个名字,只能把好奇的眼光投向自己的心腹。

夏谨立刻知道,这个胡庸这辈子肯定完了。

他道:“启禀娘娘,这个胡庸本是顶了他父兄的名头进的太医院,擅长的是妇科,却是医术医德都不成,如今已经去了惠民局。今日留在沧州的这位胡铭胡太医,只是跟胡庸同姓而已,连同乡都不是。”

太医院的太医们,本来就要去惠民局轮值、为百姓义诊,也算是国家对百姓的一项福利政策。只是这个胡庸既然得了太上皇后如此评价,他的前程肯定是完了。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太医院,如果他的运气好,还能够留在京师的惠民局,运气不好,说不定就会被外放到外地甚至是边陲小城去了。当然,更大的可能则是,他的医术不过关,最后得罪了人以致于落得个被吊销了医簿的下场。@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原来如此。”

听见夏谨这么说,贾琰这才放了心。

她问道:“这次为了桨轮船,将作监上上下下可着实辛苦了。吩咐下去,将作监的工匠,按照等级,领一百到五百两银子,学徒从二十两到六十两不等。出事的工匠,领抚恤金五千两,家中免两人徭役。伤残的工匠,领三千两的安置银,家中免两人徭役。出事或者伤残的学徒,也领两千两和一千两纹银,家中免一人徭役。这笔银子,不走国库,走本宫的私库。”

贾琰这里一开口,立刻有秉笔太监和侍读学士起早懿旨,交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