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红楼]娇女迎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00

分卷阅读300

    首躺在历史的阴影里面静静地凝视着每一个人。

哪怕负责制盐的官员连连摇头,负责监工的内侍也总是尖声叫骂:

“鬼知道你们说的是不是托辞!咱家只知道,在宋代的时候,人家就用晒盐法!咱家可不管什么做不到做得到!既然古人能够做到,你们就必须想办法做到!”

没有办法,当地的官员被这几个内侍喷得满头包,有的人回去查书,有的人去拜访当地的老人,有的人则带领着手下的灶户——不,现在应该说盐户——盐户们试验各种可能。

也亏得皇帝并没有什么都没有给。什么扩大盐场的面积,扩建盐池……

在这方面,那些内侍们比那些盐官们还积极。

如此一年有余,付出了三位盐官的生命,终于让莱州人试验出了适合莱州的晒盐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死去的盐户们,更是轻轻地被五十两银子给打发了——更多的抚恤银被那些内侍们给吞掉了。

也因为新式的晒盐法的成功,让莱州的盐场产量翻了两番,就连沧州盐场也跟着受惠。

如果说沧州四个盐场关系着国运,而且还要太上皇的人的话,那么,与沧州相比,莱州盐场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有些不够看了。

没有办法,莱州靠近东海,怎么也会受台风的影响,对比之下,沧州受到的影响就要少很多。@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为了加大对高句丽、东瀛以及倭寇的吸引力,皇帝让人在宁海盐场之外,又建了一片盐场,直接受他的控制。

也因为宁海盐场和龚家滩盐场,皇帝手里可以用来交易的盐,更是大大增多,仅仅是一年时间,莱州往高句丽和东瀛方向的海上贸易就暴涨百分之三百,往来的商船络绎不绝。

中原往高句丽和东瀛输出铜钱、盐巴、高级丝绸和茶叶,往国内运回大量的黄金。

刚开始的时候,皇帝对高句丽和东瀛那边迟迟没有反应十分不满,可是看到自己的腰包一点一点地鼓起来,他也就不说话了。

海外贸易,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

第236章

打林黛玉嫁给了沂王世子,贾琰就时不时地邀请沂王妃和林黛玉入宫。对此,沂王妃做保留意见。比起孟皇后,当今皇后自然是圣眷在身的,可真正熟悉宫中旧事的人都知道,先头的孟皇后手里还有那么一点权力,而当今皇后……不是沂王妃悲观,在她看来,皇帝如果有什么一个意外,当今皇后只有一个下场——幽禁至死,而她的儿子们,除非能够登上皇位,否则的话,也难逃一死。

虽然沂王对皇帝的所有决定都百分百支持,可沂王妃却对当今皇后没有什么信心。

当然,她会点头,让林黛玉做她的长媳,完全是因为沂王的关系。沂王决定了要让林黛玉做他的儿媳妇,沂王妃也没有资格反对。

因此,林黛玉嫁入沂王府之前,沂王妃很少会进宫拜见皇后。一般情况下,非年非节的,除了正常进宫给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磕头的日子,她最多进宫两次,跟如今这位皇后娘娘不远不近地处着。

虽然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今皇后的孩子最后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对于皇家来说,从来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要她打心眼儿里臣服于当今皇后,等一切尘埃落定,等嫡皇子真正登上了皇位也来得及。

沂王妃是真心这么想的,所以,对于贾琰时不时地召她们婆媳进宫,她很有意见。

只是她有意见又如何?第一,沂王不理会,第二,宫里召见,她还能推诿了不成?

这也造成了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在私底下十分爽利的她,进了宫之后,就显得特别沉默寡言,跟贾琰说话,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好在贾琰的目的也不是她。

贾琰会时不时地召林黛玉进宫,自然是为了豫州和齐鲁之地的现状。

对于贾琰来说,时刻把握黄河的现状,这才是她最关心的。哪怕现在商丘那边基本已经稳定了,她还是喜欢时不时地把林黛玉叫进来问问。

这日,沂王妃忍不住道:“皇后娘娘很喜欢我们家澈儿媳妇。”

贾琰笑道:“是啊,不瞒弟妹说,澈儿媳妇打当年还没进大观园的时候,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这些年,我托赖澈儿媳妇的地方良多。只是以前她到底是外臣之女,就是我有心,也不方便。如今可好,她是我的侄媳妇,又跟我年龄相近,她能常常来看我,也能够排遣我的寂寞。”

因为是沂王妃,所以贾琰特地没有用带着身份意味的本宫,而用了我字。

沂王妃听说,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了贾琰一眼,方才道:“娘娘,臣妾惶恐。”

贾琰笑道:“看弟妹说的。弟妹也太小心了。”

沂王妃心中一跳,就好似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被这位皇后娘娘给看穿了一般。

反而是林黛玉,她望向贾琰的目光一如往昔。哪怕外头的谣言再多,她坚信,她的二jiejie从来就没有变过。

贾琰从来就是这样的人,时机未熟之时,她会一直蛰伏,等到了时机成熟之刻,谁都阻挡不了她的一飞冲天之势。

当年的红薯之事便是如此。

如今亦是如此。

沂王妃不敢接口,碍着婆母在,林黛玉也不好开口,只是沉默地跟在贾琰身后,慢慢地,慢慢地走过一道又一道的风景。贾琰既然说了,邀请她游赏御花园,她就坦坦荡荡地跟着贾琰游赏御花园,就跟当初她们姐妹还在大观园的时候一样。

当她们走到明月桥下,皇帝正好从那边走来,慌得沂王妃连忙行礼。

皇帝让沂王妃起来之后,就对贾琰道:“皇后,皇后,你可听说了,这一次北海玄武七只船带回多少好东西?”

沂王妃都傻眼了,这种事情,皇帝怎么能跟皇后说呢?

可是她乃是臣子之妇,哪里能够打断君王的话?也只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什么都不说。

贾琰道:“万岁且让我想想。高句丽虽然有丝绸和瓷器,可论工艺,绝对不能跟我们比,不过高丽参却是顶有名的。若是说东瀛,除了黄金之外,东瀛的走盘珠也是顶顶有名的。然后就是水产了。”

“可让皇后给说中了。”皇帝走在贾琰身边,也不管后面的沂王妃和林黛玉婆媳,带着几分雀跃地道:“皇后可知道,如今这东瀛正处于乱世。皇室疲弱,各方军阀征战不休。更好笑的是,据说,他们一个小小的村落,不过一二百人,就敢自称什么,什么……”

“大名?”

“对对对,就是这个,大名!皇后果然知道!”

贾琰道:“只是自幼喜欢这个,而宫里的书库藏书更是浩瀚如海。关于东瀛之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