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红楼]娇女迎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7

分卷阅读297

    后来得了娘娘的信之后,我们就开始在那些河滩地上种草,什么紫花苜蓿,什么皇竹草。只要是能种的,我们都种。时不时地,还在那些地方放养些鸡鸭。”

“可有效?”

薛宝钗道:“头两年倒是没看出什么,今年却是隐隐有些意思了。不过,真正明显的,却不是蚂蚱和蝗虫,而是鸡鸭禽蛋的产量!竟然翻了一番!如今,商丘的娃娃每天早上,都能够在兜里揣个鸡蛋鸭蛋去学堂。”

在大多数地方,鸡蛋对于农民家庭来说,也是个金贵物件,大多数地方的农民家的鸡蛋,都是攒起来换盐的。商丘的孩子们能够每天吃到一个蛋,那就说明商丘这个地方百姓的总体生活水平要比别的地方好许多。

“如今商丘的学堂多不?”

“多,哪里不多!原本是郡君手里的庄子牵头,后来侯府的庄子也开始置办学堂。头三年是蒙学,就教导一些常用字,第四年开始,增加算学。”

“入学的孩童多吗?”

“多,哪里不多的?不说各家写个什么契约需要读书识字的人,学得好了,还能够去下面做个不入流的小吏。虽然我们这样的人家看不上这一二十两银子一年的俸禄,可是对于下面的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一大笔钱呢!”

官吏官吏,不入流的小吏,在京师权贵圈子这个地方肯定是拿不出手的,可是放到平民百姓这个阶层,就已经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了。

贾琰点了点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其实邸报上也有关于商丘的事情,什么在沙地上种草、养鸡鸭鹅等禽类,邸报上都有报道。可是邸报上那三言两语的几句,又哪里比得上薛宝钗亲口说出来的更加详尽?

“对了,你这次打算在京里留多久?”

“回娘娘的话,我们琴儿过两个月就要出嫁了,我这次进京,除了进宫给娘娘请安,也有琴儿的婚事之故。”

“琴儿要嫁了?我记得,她比四meimei还小些吧?”

“娘娘,四meimei是要守孝,自然不同。”

“说得也是。若是你多留些时日,八月里,林meimei也要出嫁了。”

“哎呀,那真的是要恭喜了。”

“是啊。一转眼,众姐妹都大了。对了,三meimei也不小了,你去了那边,老太太可说三meimei的婚期定了没有?”

“回娘娘的话,定了,定在八月里,八月二十三。”

“倒是个不错的日子。何尚宫,到时候记得提醒我一下,给三meimei送份添妆去。”

何尚宫立刻应了。

薛宝钗脸上笑着,可是这心里却跟明镜一般。

这样一来,除了跟贾琰没有多少关系的薛宝琴,还有为父守孝、婚期未定的惜春,当初大观园里的姐妹们,也只有史湘云没有收到贾琰的添妆了。

也不知道卫家知道了之后,是个什么反应。

薛宝钗原以为薛宝琴不会得到贾琰的添妆,可实际上,当天稍晚一些时候,她已经出了宫,皇帝来到清凉殿,贾琰跟皇帝说起这个的时候,皇帝就说了:

“陈皎之父乃是母妃的堂弟,母妃进宫之前,家计艰难,也多亏了他暗中照拂。就是看在母妃的面子上,也很该送一份添妆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看明白了没有。

贾宝玉是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自己选择了跟秦钟滚床单,然后故意让贾蓉知道。

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那块石头有多要命,也知道贾氏一族早就想把他们赶出去,所以才会顺水推舟。

只是他没有想到秦钟会因此送命,所以才会在卫若兰面前昏倒。

他是荒唐的、好色的,也是处世消极的,带着毁灭倾向的【这个毁灭倾向,来自于神瑛侍者给生长在三生河边上的绛珠草灌溉甘露一事】。

第234章

皇帝都开口了,贾琰自然悉心准备。这个陈皎既然跟皇帝的生母关系更亲近,那么给薛宝琴的添妆就不能少了。当然,也不能太多了,显得太打眼。

贾琰最后给薛宝琴的添妆比给薛宝钗的多了两成。

这让陈家很满意,也让薛宝钗薛宝琴姐妹感激在心,却让卫家私底下的嘀嘀咕咕越发多了。虽然说卫若兰是原配嫡子,虽然说卫若兰的继母也有自己的儿子,但是,卫若兰的婚事,主要是由卫若兰的父亲决定的,卫家太太根本就没有机会插手也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多嘴一个字。

卫家太太自己还巴望着卫家能够从卫若兰的婚事里面弄点好处,连带着恩泽自己的儿子,因此,对皇后没有给史湘云送添妆一事,卫家太太比卫若兰更加在乎。

这不,卫若兰连沐休都不肯回家,卫家太太就坐不住了。她特特地派出了心腹管事,好说歹说,这才让卫若兰在数日之后回了家。

卫若兰回家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去上房给父母请了安,告知父母自己平安归来一事。

卫家太太就道:“兰儿啊,本来我应该让你好生歇息一晚,明儿再找你的,只是……”

卫若兰道:“母亲,如果您说的,乃是薛家二姑娘也得了娘娘的添妆的话,这事儿,儿子已经知道了。”

卫家太太吓了一跳,她看了一眼丈夫,这才小心翼翼地道:“兰儿,有件事儿,却是我偶然打听来的,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母亲直说便是。”

卫家太太这才道:“听说,你媳妇旧年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跟那薛家姐妹一样,都是跟着娘娘住在那大观园里头的。却不知什么缘故,有一年,娘娘打发脾气,把你媳妇强行送回了史家。”

“那,应该是娘娘还没有进宫的时候的事儿吧?”

卫若兰的父亲皱着眉头,摸着胡子道。

卫家太太道:“是的,老爷。听说这是娘娘得皇家礼聘没多久的事儿,都过去好几年了,因此外头都不大清楚。”

卫家太太此刻最担心的,就是被丈夫迁怒。

按照卫家的门第,卫若兰配了史湘云绰绰有余。如果没有贾琰,卫家太太说不定还要被人苛责刻薄继子给继子找了一个父母双亡还跟娘家袭爵的两位叔父关系不睦的史湘云,这门亲事不过是外头光鲜。可是有了贾琰这层关系,别人也只会说,卫家为了卫若兰的亲事煞费苦心。

事实上,就是不娶史湘云,卫若兰还有惜春可以选择,只是卫家看不上贾珍和宁国府的家风,因此才选了史家而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比起贾家,史家的两位侯爷,那才叫明白人呢。

卫若兰连忙卫家太太抱拳致意:“母亲,男儿志在四方,怎可把前程全部寄托在女人的裙摆上?至于史氏,”说到这里,卫若兰忍不住皱了皱眉头,道:“就当儿命中有此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