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红楼]娇女迎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7

分卷阅读287

    在晋江文学城

沂王连忙道:“不急不急。”

林黛玉比皇后小了四岁。按照这个时代的风俗,在二十岁之前,女孩子越晚出嫁就越得家里的喜爱。贾琰为林黛玉选择了八月初六这个日子,就是态度。

她心疼这个表妹呢!

八月秋高气爽,不像十月,已经开始下雪了,正是结婚的好时候。

虽然沂王是宗亲王爷,虽然贾琰是堂堂国母,他们隔着帘子说说话本是寻常,可沂王终究是外男,因此事情说完了,沂王就起身离开了。

这种事情,他回头禀告了皇帝,然后通知一下宗正寺和礼部,让礼部把改婚期的事儿通知贾家就行了。

这里沂王一走,立刻就有人来通报,说皇帝从欽晖殿出来之后,去了弘徽殿。

贾琰先是一愣,忍不住道:“是带着博陵公主一起吗?”

“回娘娘的话,是的。万岁抱着公主殿下打欽晖殿回来,途径弘徽殿的时候,忽然叫停……”

“本宫知道了。”

本宫两个字,道尽贾琰此刻的心情。

何尚宫知道,宫里行事不容有差,她最担心的,就是贾琰跟当初的竺贵人一样,受了打击,从而行将就错,最后让别人占了先机。

何尚宫见贾琰的脸色不对,连忙出列,道:“娘娘,贵人也是万岁的妃妾,您……”

贾琰立刻回神,道:“本宫知道。”

何尚宫看了看贾琰的神色,又道:“娘娘,要奴婢说,打进宫之后,您就与当初不同。有些事儿,娘娘又何妨放低了身段呢?”

“放低身段?”

贾琰先是不明白,等她看清楚了何尚宫的脸色,她才恍然大悟!

何尚宫说的,是当初她还没有被册封的时候在大观园里住着皇帝偶尔去看她时的情形。那个时候,她年纪小是一回事儿,但是,撒娇、任性,这种事情,她还真没少干。

比起如今,就是贾琰也不得不承认,当初出入大观园的皇帝,比现在出现在清凉殿的皇帝要放松许多。

沉默良久,贾琰忽然自嘲一般,叹息道:“凤冠,还真是不能承受之重啊。”

“娘娘?”

“不,没什么。”贾琰道,“万岁是个长情的人。不管怎么样,竺贵人都曾经被万岁放在心尖子上二十年。如今万岁去探望竺贵人,本是理所应当。这件事情,本宫知道了。不过,事关万岁,清凉殿这边,还请两位尚宫多多费心。不要让下面的宫女内侍犯了禁忌。”

皇帝驾临哪个妃子的宫室,跟皇后报告,是为了方便之后用印,但是,下面的宫女内侍们议论纷纷,那就是皇后的不是了。

“是,娘娘,奴婢记下了。”

虽然说何尚宫和温尚宫都是福宁殿出来的,而且在福宁殿伺候的没两年就被赐给了贾琰做教养女官,可是当初孟皇后如何被竺贵人为首的妃嫔们折腾,她们可是看在眼里的。还有皇帝身边大太监权昌,如今跟了太上皇,这里头也是故事。

天家父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夫妻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因着贾琰反应及时,何尚宫等人又把清凉殿打理得整整齐齐的,倒是让有心人一点儿错儿都找不出来。

反而是皇帝,抱着女儿在弘徽殿坐了半天,终究是没有在弘徽殿留宿,而是带着女儿回了清凉殿。

路上,皇帝还跟女儿许诺了许多好处,哄得女儿答应不提弘徽殿和竺贵人才罢。

哪怕是跟女儿达成了一致,可是在踏入清凉殿的瞬间,皇帝还是忍不住地心虚。

让他高兴的是,贾琰什么都没有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般。

让他郁闷的也是,贾琰什么都没有说,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然后,在保姆嬷嬷把博陵公主抱下去休息的时候,皇帝就忍不住开口了:

“皇后,你就不说什么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琰先是一愣,继而道:“万岁指的是什么事情呢?”

皇帝先是一僵,然后有点陪着小心一般,连声音都降了一度,如果不是贾琰熟知皇帝,她还发现不了:

“皇后就不知道朕去了弘徽殿?”

贾琰先是一愣,然后道:“万岁希望臣妾说些什么吗?”

皇帝道:“你就一点都不在意?”

贾琰道:“横竖竺贵人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万岁就是去她哪里坐坐,也不过是喝茶、说说话。这腿长在您身上,我难道还能拦着不成?”

说这句话的时候,皇帝仿佛又看到当初那个小小的、十三岁的女孩,站在他面前,张扬地大声宣告,绝对不会把他让给别的女人。

一转眼,这个女孩已经是位成熟优雅的女性了,皇后的凤冠给她带来了无数的尊贵,也让她失去了鲜活。皇帝也以为,这位年轻的皇后会渐渐地变成他的原配正妻孟氏的那副模样,可现在,皇帝知道,贾琰终究是贾琰,她只是藏起了她原来的模样,而不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皇帝半真半假地取笑道:“你什么时候也大方起来了?”

贾琰也半真半假地答道:“才不是大方呢。是知道您不会留在弘徽殿,所以才不计较。”

第226章

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林黛玉的婚期推迟了,就等于她的礼服和朝服要重新制作,当然,这都是小事。反正沂王现在管着宣徽府,而造办处正是宣徽府下的一个部门,就是不看在皇后的面子上,看在沂王的面子上,也不可能短了林黛玉的。

对于林黛玉来说,反正她住在大观园里面,接了改婚期的旨意,她继续在大观园里住着就行。可对于贾家的其他人来说,这意义就非常了。

薛姨妈第一时间跑到贾家来,非常不好意思地跟邢夫人商量,是不是先把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给办了。

早些年,薛宝钗顶着巨大的压力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到商丘的时候,薛姨妈反对过。可是如今,就是没有亲眼看到,可是从朝廷的邸报,还有过去薛家熟悉的那些商户人家带来的消息、下面的掌柜伙计们传来的消息,如今商丘那边已经跟过去天差地别。

别的不说,早些年的时候,黄河两岸三年旱三年涝还有三年是蝗灾,十年里头有一年风调雨顺的,已经是老天开眼了。因此,朝廷每年都要拿出三二百万银子来治理黄河,其实就是巩固黄河的河堤,然后还要减免黄河中下游两岸的赋税,还要拿出银钱来赈济百姓。

都是灾荒闹的。

可是现在呢?从薛宝钗特地传来的消息上来看,不过三五年的功夫,黄河虽然依旧年年闹灾,但是因为对商丘的整治工程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两年,朝廷竟然不需要每年花费大量的钱粮去赈济灾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