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红楼]娇女迎春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5

分卷阅读255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中国古代真的很讲究人权,只不过,跟古罗马的选举权只局限于某个阶层一样,中国古代的人权,也只局限于人民,或者是平民及平民以上阶层。那些奴仆、阊门,都是没有这个资格说这个的。

应该说,在古代中国,要想拥有基础的人权,就必须在法律上先是个人。而身份越高,拥有的权利就越多。

在古代中国,不是没有人权意识,事实上,中国的人权意识源远流长,但是在古代中国,只有一小部分有这个资格讲这些

第197章

皇帝微微起身,伸出手,拉过贾琰的手,道:“皇后不忍对臣下和旧友失礼,朕知道。不过,皇后也知道,这世间女子艰难,那薛氏即便是皇后的旧友,可到底是跟皇后的堂弟和离了的,如今,又回返娘家,就是皇后跟下面打过招呼,也难说有那不长眼的上门欺辱,不是吗?”

贾琰想了想,转过头来,道:“万岁的意思,是宝jiejie会有麻烦?我交代了下面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用处?”

薛宝钗之前自请下堂跟贾宝玉和离,现在又拒绝了竺明诚,只怕在某些人的眼里,她这是把皇后和贵人都给得罪了。怕就怕有人想在皇后和竺贵人之间左右逢源,那薛宝钗和薛家作筏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皇帝笑道:“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不是吗?”

贾琰想了想,道:“可是,我身在皇宫,所做有限,又碍着宫规,不能做太多。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万岁带我微服出宫一次,然后我们往宝jiejie家的铺子走走,最好让我跟宝jiejie说两句话,然后我们嵬嵬赫赫地全副仪仗回来。”

皇帝傻眼了。

刚开始的时候,皇帝还以为贾琰会拿宫规当借口作为她不管薛宝钗的理由。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贾琰竟然会想到这样的理由,更没有想到的是,贾琰竟然会拉上他。

当然,如果贾琰只是拿宫规作为不管薛宝钗的理由的话,皇帝也会觉得很失望。就跟方才他在弘徽殿那样。皇帝很清楚竺贵人为什么会跟他提竺明诚的继室人选,也知道竺贵人选择那个傅秋芳的理由。

如果皇帝没有听说过傅秋芳这个名字,那也就算了,也许就让竺贵人过关了。可皇帝偏偏听说过这个名字——大约是两年前,也就是贾琰进宫的那年,有人向北静王水溶推荐了这个美女,来人说得天花乱坠,说这个傅秋芳长得有多标致,又是多么的才华横溢。但是,听说这个女人已经二十三岁了,北静王就摇头了。不是北静王说,他贵为王爵,哪怕是个异姓王,他也是个不缺女人的大贵族。如果有需要,有的是人乐意向北静王献上自己的女儿、姐妹,北静王完全不用将就一个二十三岁的老姑娘。

北静王不止自己拒绝了,后来还在谈笑间当成笑话说了出来。所以,竺贵人一说这个名字,皇帝就知道了竺贵人的打算。

没办法。皇帝宠了竺贵人这么多年,竺贵人熟悉皇帝,可皇帝一样熟悉竺贵人。所以竺贵人一说自己看中的人选,而且还是皇帝知道的、家里一心想攀龙附凤因此被耽误了花期的傅秋芳,皇帝立马知道了竺贵人的打算。

皇帝可以允许他的女人们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他绝对容不下他的女人对他作假、撒谎。

尤其是算计上来感情。

这是皇帝最最忌讳的事儿。

所以,竺贵人报上傅秋芳的时候,皇帝就问了一句:“你是真心想要傅秋芳做你的嫂子吗?”

竺贵人当时愣了一下,而皇帝已经从她的脸上知道了她的想法,拂袖而去。

无论如何,竺贵人得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竺明诚,结果,竺明诚想讨老婆了,竺贵人不是念着兄妹之情给竺明诚找一门好亲事,而是先算计着自己的利益甚至把兄长的婚姻和下半辈子当成自己的筹码,这让皇帝非常不舒服。@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所以皇帝根本就没有留下继续听竺贵人的废话。

可以说,在进入清凉殿之前,皇帝已经被竺贵人惹得差不多了,贾琰如果有一点点小错,只要踩到那个点,皇帝绝对炸毛。

可是现在,皇帝甚至有了“不愧是朕亲自选的皇后,虽然稚嫩些,可到底不同。”这样的想法。

不错,如果贾琰交代了的话没有用的话,她也只能用行动表示了。而从行动上来说,她去探望薛宝钗的规格肯定是最高的,哪怕只是微服私访。

但是作为皇后,没有他这个皇帝陪同,贾琰根本就出不去宫门。

而且,真要这么做了,皇帝都可以想到明天御史台上的折子的高度了。皇帝想到那宛如雪片一样飞来的弹劾奏章就微微头疼。

他道:“皇后,你不觉得,这样太兴师动众了吗?再者,对于这个薛氏来说,她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需要的,不就是一门好亲事吗?”

贾琰道:“万岁这么说,可是有了人选了?想做媒了?”

皇帝一愣,继而笑道:“朕这里的确有一个人选。”

皇帝说的这个人选,当然不可能是竺贵人向他推荐的。事实上,这个人是皇帝的母族,更准确的说,是生母这边的家族的人,出身旁支,按辈分,应该说是皇帝的表弟。

这个人叫做陈元寿,在新元元年考中了同进士,然后在外地做县令,十年下来,已经累积资历升了知府。陈元寿曾经娶过一房妻子,还是他青梅竹马、感情甚笃的表妹,只可惜,这位妻子在四年前去世了,难产,连同他期盼了很久的孩子。

当然,作为一府的父母官,陈元寿身边也是有姬妾的,一个是下属孝敬的,地方上某富商的女儿,另外一个则是他妻子的表妹。

“妻子的表妹?什么时候纳进门的?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缘故?”

看见贾琰的关注点竟然是这个,皇帝当时就愣了住了。

这个重点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皇帝道:“皇后,这个人你不满意?”

皇帝记得贾琰曾经说过,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她治理黄河的左膀右臂。而这个陈元寿,除了他是自己的表弟,又是同进士出身之外,还因为皇帝如今要用他。

没错,皇帝对这个陈元寿的下一步安排,就是让陈元寿去商丘附近做知府,算是平调,也让陈元寿再熬熬资历,然后再升官。

把薛宝钗配给陈元寿,也是治理商丘和黄河的一步棋。

贾琰笑道:“皇上,事关婚姻,女子的焦点,自然跟男子不同。大约是家庭经历使然,所以听到这位陈大人的妾侍是他的妻子的表妹的时候,臣妾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头是不是另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