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柚子树上葡萄藤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

分卷阅读5

    会默。

第二天去上课,舒mama把舒文抄得满满得一本aoe摊开给黎老师看,黎老师有些尴尬,这样的事情对六岁不到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些残忍。

黎老师心软:“那再看看以后的表现吧。”

舒文这一次学乖了,上课要好好听讲,要跟着老师读拼音,要坐端正,要把手背在后面,把腰杆挺直,不能玩水彩笔。

舒文看看身边的姜衡,就大彻大悟了。

一开始进入学习的状态还有些困难,坐不正,总想趴在桌子上,想摸出书包里的水彩笔画画,想着放学和衡哥哥一起回家,最近姜循都在看一部一个很聪明的小光头的动画片,他也想跟着一起看。

后来好像分些神也没什么大不了,听不懂可以问姜衡,学不好可以回家让舒欣给他补,多抄几遍就可以记住。

最死板又最简单的学习方式。

其中考试舒文竟然稀里糊涂地考了双百分,虽然全班几乎都是满分,但舒mama还是老泪纵横了一把。

舒欣上学,可从来没cao过这个心。

以后的双百分越来越难拿,期末考试的时候班上能拿满分的只有一小半了,舒文就是其中一个。

舒mama捧着成绩单更加开心了,有点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翻身农奴做地主的感觉。

学习其实也是需要运气的,从小就一路顺风顺水,便会顺风顺水到最后。

比如舒欣,比如舒文,比如姜循,比如姜衡。

一年级的下学期,成绩便开始变得泾渭分明。聪明又努力的马马虎虎也能考进前三,聪明不努力和努力不聪明的在中上游徘徊,而那些既不聪明又不努力的,也只会徘徊在及格线。

过了一个冬的舒文又长进了不少,舒欣在开学前一个晚上一口气抄了三十篇日记,但是在刚放寒假的时候,她报复性的给舒mama和姜mama提了个早学早轻松的建议。所以其实在寒假的时候,舒文和姜衡已经开始在背下学期的课文,写下学期的数学题了。

对此,舒欣有些幸灾乐祸。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班上排了舞蹈,既然是小姑娘的舞蹈,自然也无干舒文姜衡什么事,不过儿童节那天大家还都是很高兴,毕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孩子的节日。

舒欣已经是三道杠的红旗手了,早上升完旗然后六个年级的小朋友都排着队去大礼堂,儿童节就在大礼堂表演。

舒文坐在表演台下仰着小脑袋看台上的一个又一个领导发言,脖子仰着痛死了,索性把脑袋靠在姜衡的背上打瞌睡。

大礼堂人多天又热,舒文靠得姜衡的背guntang,姜衡别扭的扭了扭身,舒文猛的惊醒了。

台上的表演刚好是老少先队员的致辞,致辞的刚好有事姜循。

舒文很赏脸地跟着鼓掌,然后就听到了自己得名字。

“下面有请新少先队员上台宣誓,一年级一班,杨倩,马依依、梁宇、周琪琪、姜衡、舒文,一年级二班……”

诶?评上少先队员了?

舒文还在台下发愣,直到姜衡拉着他走上了表演台,舒文才回过神来。

陆陆续续有人上台,然后有大哥哥大jiejie拿着红领巾给他们系上,三道杠的舒欣特意跟另一个三道杠换到一年级,然后在一本正经的给舒文姜衡系红领巾的时候,故意狠狠地捏揉两个人的脸:“真不错,两个小坏蛋!”

系好红领巾之后又要向后转,然后对着后面墙上的五星红旗宣誓:“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决心遵照中国□□的教导,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宣誓人……”

原本整整齐齐的宣誓一下子变成短暂的混乱,舒文没有像后面的那个小女生一样,一紧张跟着别人把宣誓人念成了领读的名字,也没有像旁边的姜衡一样大声念出自己的名字。

他在那一刻突然觉得内心一片沉静,他偷偷地撇过头去看姜衡,礼堂太热,姜衡的脸上挂着汗珠,他的侧脸比舒欣还要好看。

有一阵风吹过。

舒文却看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呀~没人看啊没人看~

第4章第四章【修】

二年级的那个暑假,姜衡乡下的爷爷打电话给姜衡:“衡衡,院子里的葡萄挂了一架子,放暑假了么?放暑假了就跟循循一起回来玩玩,然然meimei也想你了……”

老人的声音苍老又虚弱,颤巍巍的好似下一秒就会倒下。

正在吃饭的姜爸爸放下手里的碗,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大人的事就不要扯到小孩子了,循循衡衡要是想去玩,找个时间我送他们回去。”

姜衡开心地扯姜mama的手撒娇:“mamamama,我们一起去玩好不好?”

姜循抱着碗不说话。

姜mama看着两个孩子期待的表情,叹口气道:“唉,好吧,衡衡和循循一起去爷爷那过暑假吧。”

姜循把手里的筷子“啪”地一声拍在了桌上,口气冷淡:“我不去。”

姜mama投向姜循的目光有些复杂,蹲下来摸姜衡的脑袋:“那衡衡还去不去?”

姜衡点头。

姜mama一向大度。

即使是在当年,姜循的大伯先是对姜mama动手动脚耍流氓不成,再是诬陷她偷家里的钱,最后再逼着姜爸爸背井离家,姜mama都选择了宽容。他们夫妇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打拼,受尽白眼和苦难,这几年,姜爸爸终于有了一份又稳定待遇又不错的工作,她也不再需要带着年幼的姜循大风大雨摆小摊受城管的气,有了一套房子,家里有薄余存款,和邻里的关系也处得很好。

但宽容并不等同于原谅,姜循大伯的所作所为,她一件都没有遗忘。如何将她们一家逼向绝路,又如何几番纠缠,她都牢牢记着。

那时候姜衡尚未出世,但姜循却已经记事,三岁的时候,姜循曾经看见姜mama一个人偷偷地在阳台上抹眼泪。姜循什么都懂,家里人都不喜欢他们,所以他拒绝回去。姜爸爸也没有忘记,所以他从不在姜mama面前表现思乡。

可是这一切,似乎都和姜衡无关。

姜mama说:“那你过几天送姜衡去吧。”

姜衡要去乡下过暑假的消息经由姜循添油加醋传给了舒欣,舒欣又以谣传谣告诉给了舒文。

七岁的小孩子,对一切不熟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舒文羡慕的眼神引起了舒欣的不满,于是事情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舒文求着舒mama让他跟着姜衡一起下乡。

舒mama很担心,两个七岁大的小孩子,怎么照顾得来自己。

舒爸爸倒是心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口气随意:“文文想去就跟着去呗,到处走走也好,又能长见识,还能培养独立的个性。”

长见识你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