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山有xue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

分卷阅读52

    ,先是万民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另有鞭炮齐鸣,礼花齐绽,马嘶虎啸,歌舞声鼓乐声不绝于耳。想来是那庆典到了高潮处。何岫觉得心头略舒,才要抬头,忽然无数道白光从外而至,齐齐跌入那玉石台上,台上莲华光彩齐放,如同流金溢满玉碗一般。

又一股强大的气息从背后压制过来,何岫心跳的厉害,疼的厉害。那一日的回魂鼓声似是就在耳边。他蜷起身体,咬紧了牙关,将那痛苦的□□生生压在舌底。那人见状,连声哄道:“原是我疏忽了,你如今虚弱,想来受不了我这一身。”他慌张的道:“莫怕,千万莫要离开。待我将这一身改了。”

何岫觉得浑身一轻,想来是那人撤了压制在他身上的限制。“我不敢求你原谅,只求你不要躲着我。你恨我也好,想杀我也罢,都随你就是。”

这声音熟悉的很,只是不敢确定,何岫那一颗心里在恐惧跟好奇之间天人交战着。那人见他身形微动,语气中带了几丝祈求,道:“我知你不肯信我。你,你权且看在我这一片相思还是真的份上,让我看你一眼。”而后似是哽咽的道:“只一眼……”

身后那人不知道做了什么。何岫只觉得身上的压力陡然一卸,他失去了支撑,从那玉石台子上滚了下来。一个人急急的从他身后扶住他,焦急的问询:“你还好吧?”

何岫张开眼睛,正同那人四目相对。二人同时惊呼,“是你。”

第46章

陆珩背对着何岫,眼望着那人声鼎沸欢声笑语之处,白色的光时不时从他身侧簌簌的跌入玉石台上,又在他背后砰然溅开,将他的背影映照的忽明忽暗。他就似一尊雕像一般沉默不语。月凉如水,描画着他的身形,风吹起他月白色的衣角,起起伏伏的胸膛方能表示,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的人。

陆珩口中的“你”,叫的这么缠绵悱恻,到底是谁?何岫心里酸涩鼓涨,就似那涌动的泉水想要从冰下涌出来。早知道就不央着云澜来这是非地,在那鬼巷安安生生的眯一会儿,想来就碰不见这样的心酸事。何岫盯着陆珩的背影,大气不敢喘一口,过了好半晌,一双脚又酸又麻。

陆珩猛的一回头,一双眼隐藏在黑暗中,不便明晦。何岫骇的脸色发青,就似被施了定身咒一样,苦着脸忍着腿上针扎一般的酸麻。又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支撑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皱着眉头揉腿。

“你为何在此?”陆珩问道。

何岫心里叫苦不迭,将陆珩祖上十八代问候了个遍。可是脸上依旧挤出一丝笑意来,结结巴巴支支吾吾的解释了一番。

陆珩微微垂了目,“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何岫抖着嗓子颤巍巍的道:“我这就回去……”

陆珩慢慢的走过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何岫。何岫一见他那表情,心里闪过了几百个猜想。一会生一会死自己把自己吓得半死。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说东我绝对不往西,你让我呆在鬼巷里,我就半步都不出来。”

陆珩蹲下身来,抬起手。何岫心想完了,完了,不死也要扒一层皮。

一双温暖的手按在他腿上,轻轻的揉着。何岫将胳膊从头前拿开,不安的动了动腿,有点莫名其妙。

“这台子,是集愿力的地方。”

陆珩在何岫心中积威已久,何岫嘴上虽然还强硬,心里却怕他要命。一双眼睛瞳黑带着几丝胆战心惊的紧紧盯着他。

陆珩在他眼角轻轻触了一下,“那满屋子的经书你都背了,可还记得中有一句话云: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是则可容结跏趺坐,佛所坐华复胜于此百千万倍。”

何岫不知道他为何如此说,心中茫然,却见他神情郑重,只得点了点头。

陆珩继续道:“这其中,红莲华,被称为‘波头摩’,虽然并非最上品,却因为顶常见,因此,便时常被人以‘莲华’称呼之。最上等最殊荣的白莲华,被称为“芬陀利”。又有优钵华,泥卢钵罗,拘勿头等不胜数。那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的莲华经年累月的聆听佛音,承受佛法的熏陶,有资质优异者便早已通了灵性。”

那一日,佛祖显露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熙怡而笑。从其舌根显露出无量千万亿光一一光化成千叶金色宝华。所有的宝华上都有化佛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正在此时,日出照莲华池。熟者先开,生者未敷。佛祖感应到其中有佛缘者即将化形,便邀诸佛菩萨一同观看。果不其然,佛祖座前那一株宝华幻化成了一个年轻的成年男子。因为其真身是世上最高贵最纯净最殊荣的芬陀利,便被佛祖冠以“荷”姓,赐名“何秀”。

所在诸佛均替这芬陀利真心喜悦的时候,佛祖突然又感到异常。只见莲华池中另一株盛开的波头摩陡然化了一个俊俏的少年。佛祖大喜,赐名“连华”。

正所谓‘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这二人同时化形,又是姓名相连,一同住在三十三层天上。芬陀利修行的时间长,又是成年男子的外貌,便以兄自称,那波头摩便是师弟。波头摩聪慧伶俐,思维敏捷,于佛法上悟性极强。却是少年心性,时常失于小聪小悟。芬陀利法力更纯净,修行最虔诚,根基雄厚。虽然天生性情淡薄,对这个师弟却是极好的。芬陀利耐心的指点波头摩,波头摩也全心的依赖芬陀利。经常能看见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边的两个身影:一个温文尔雅,一个意气风发。或一同读经,或一同散步,或一□□行。互敬互爱,一片岁月静好。

可是,有一日昆仑山西王母举办蟠桃会,那波头摩得了一个随观自在菩萨出三十三层天的机会。

自那之后,芬陀利就发现,波头摩变了。他不再潜心修佛,早晚课都不能按时打坐修行,甚至几日不见他出房门半步。芬陀利以为波头摩遇见了修行中的魔障,便千方百计的替他找寻排解魔障的办法。谁知道,那波头摩根本不是因为修行苦恼,而是,他在西昆仑仙姿飘渺的宴席上见识到了三十三层天外的繁华,权利的至高无上,以及繁荣之下的歌舞升平。

他动心了。

波头摩连华执意要弃佛修道。佛祖知道多说无益,便说,若是要脱离三十三层天,须得将当初那一颗崇敬之心留下。

这崇敬之心便是修佛之人的本心,等同于修道之人的内丹。失去了佛心便等于失去了修为。原本只是为了迫他留下,哪知道,波头摩毫不犹豫的抛弃了自己修行多年的的佛心,下山之时两袖清风,一身孑然。芬陀利终究不忍,便请求同他一起出了三十三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