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百草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01

分卷阅读301

    公子死了,你带着一身暗伤却不回清玄宫养着,反而来雾灵山,难道这些都是因为天下太平么?!”

她倏地顿住,冷冷道:“两千年前,薛家上下尽数战死,到了现在,我又如何能给先祖丢人。”

作者有话要说:

咳,那个,一直抱着“虽然没人看,但是还是要自己一个交代”的心态写的这篇文,没想到会被萌文君翻了牌子,非常感谢,有种受之有愧的感觉。以及感谢吃下了安利的姑娘们,希望大家没有食物中毒……

第149章荏苒

薛瑶与世隔绝久了,没想到短短十几年里居然就会天翻地覆,层出不穷的变故加起来居然比之前千八百年还多,只觉十分讽刺。

而等听完了两次道魔之争的前因后果之后,她更是惊诧非常,默然良久之后,忽然苦笑道:“多少年来,人只道‘魔’是邪魔,却未曾想,竟然只是为着心底一点无名之痴着了魔的愚人而已,真是可笑之至!”

姜云舒把玩着腕上的琉璃珠,颔首道:“你要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薛瑶斜她一眼:“话说回来,不过是一句话的解释,你那些老祖宗怎么宁可死倔到底,也偏不肯……”

她没说完,忽然想起了点什么似的,面色骤变:“不对!——你有没有听说过‘旬阳之盟’?!”

“旬阳?”姜云舒把这两个字在舌尖过了一遍,“莫非就是姜家所在的那个旬阳城?”

薛瑶先点头,随即又摇摇头,低语道:“别说你们,连我都快要不记得了,这还是我小时候听曾祖父说过的事情。”

她眉心紧蹙,艰难地从久远的记忆中搜寻当年听到的只言片语:“与他老人家同辈,姜家出了个天纵之才,可惜一门心思都扑在药典医方上,修为反倒平平,那时正值第一次道魔之争,天下大乱,他有一次遇险时意外得一魔修相救,两人竟就此交好。”

“魔修?!”姜云舒脑中似有一道电闪劈过,霎时照亮了百思不得其解的混沌。

薛瑶不明白她怎么突然严肃起来,“嗯”了声,继续说:“曾祖父说,也就是天真惯了的姜家人,才会轻信了那个魔修的话,相信他们并未作恶,只是受人栽赃陷害,甚至还居中联络,邀请当时魔修首领与正道泰斗于旬阳会盟,开释误会。”

姜云舒猛地站起身,双手狠命扳住桌面,木头糟朽久了,竟“喀嚓”一声被掰下来了好大一块。

她已经猜到了最终的结果。

然而,比她想的更加令人唏嘘,不仅是前来会盟的正道中人被“魔修”伏击,无一生还,连姜家那位不谙世间凶险的医痴也惨死于此役,从此之后——

薛瑶道:“从此正魔两道不共戴天,而那曾救过姜家人的魔修也不知所踪,几乎将姜家陷于不义。”

原来魔徒并不是不屑解释,也并非孤高乖僻,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终至百口莫辩罢了。

姜云舒呆立半天,再想起深埋于地下的那两口玉棺,忽然觉得其中缭绕的气息都变成了让人窒息的苦涩,她摇了摇头,黯然闭目:“不是不知所踪,他早已……自刎殉死了。”

深情厚谊无以为报,惟以身偿。

“死了?”薛瑶面上终于显出了一点错愕,半晌,眉眼又重归于平静,叹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竟是如此,原来如此!”

容朔的骨灰坛被她摆在桌上,和旁边一只几乎一模一样的酒坛肩并肩,她提起酒坛,仰头狠灌了一口,被酒浆浸湿的指尖抚向骨灰坛上不伦不类的红封:“我走了。”

她语毕转身,却并没有再去碰那只小坛子。

姜云舒:“你不带上……”

薛瑶或许本想洒脱一次,却没成功,终究让这半句话拖住了脚步:“这次不带他了,外面太乱,让他在家里等我回来。”

姜云舒凝视着她的背影,没再嘲笑她疯疯癫癫,却郑重道:“好。我会先将容前辈深葬入地下,绝不会让人打扰他的安宁。”

薛瑶回头嫣然一笑:“从第一次见面,我就喜欢你这丫头,你可小心点,别让邪修弄死了!”

“知道了,”姜云舒满脸无奈,“你行行好,快闭嘴吧!”

薛瑶大笑而去。

薛宅原本就已破败到了难辨本来面目的地步,此时主人离开,便愈发显出了萧瑟之象。

两天之后,大约是发现薛瑶短期不打算再回来了,整天在院子里晒太阳的鼠兄们全都打了蔫,真的恢复了几分战战兢兢的耗子本色,等闲不在光天化日之下露面了,让庭院安静得十分一言难尽。

薛瑶并未虚言,她似乎确实很喜欢姜云舒,连带着对她的亲戚都爱屋及乌起来,虽随身带走了邪修觊觎的“重宝”,却不忘留下了许多低阶修士能用得上的鸡零狗碎,从丹药功法到稀奇古怪的法宝不一而足,让姜云容夫妇很是捡了个便宜。

他二人漂泊十余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几乎难以在一处落脚三五日以上,此时终于得了安稳,自然一刻也不肯荒废,当即闭关修行去了。剩下姜云舒一个人,睁眼是满目凄清,闭眼更是故人旧事纷至沓来,简直是鬼影憧憧,让人憋屈得厉害,她百无聊赖地混吃等死了好些天,终于取出了魔祖所留的手卷,就在那只肥硕的母耗子眼皮底下,也就地闭关参悟起来。

却未曾想到,幻雾之阵未再有动静,带了一身的传讯法器也从未传来新的消息与警讯,这一参悟,竟是十余年光景倏忽而过。

魔之一道,乃是卫云川误打误撞悟出来的,至今还没有人修行此道破界飞升过,因此留给后人的经验也少之又少,就连修行阶段都只粗略分为三境——

入道,潜心,忘情。

最初的时候,姜云舒觉得,这纯属是卫云川瞎掰的,魔徒入道只在一瞬,更何况,既已痴迷入魔,又谈何忘情,修行的法子如此不靠谱,难怪连他自己都死在了迷津天劫之中。

然而在闭关结束的时候,她却清楚明白地知道了,自己大约到了潜心之境中期。

正道修者最怕道心不坚,若因外物动摇本心,要么堕入邪道,要么多年修行毁于一旦,但偏偏魔徒从没有这一困扰——本已山穷水尽行至极处,又如何会被虚妄的诱惑扰乱。

潜心之境的修行,于魔徒而言并非不断凝神体悟、探得天道,恰恰相反,他们所要做的是“除”,是将自己从痴迷的极境中抽离出来,每一次寸进,都是剔除一丝折磨人心的痛苦,抛弃一丝不敢展现于昭昭日月之下的贪嗔妒欲,到了最后,心底剩下的,就只有最干净也最坚定的一点本心。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

若没有这一段修行,姜云舒想,或许就如同她自己在幻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