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朕就是喜欢丞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

分卷阅读1

    作者:红尘晚陌

【不正经版文案】

其他皇帝的日常:吃饭睡觉批奏章。

吾皇的日常:吃饭睡觉调戏丞相。

丞相觉得这事儿不太对……

翌日朝堂,丞相进言:皇上,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

皇上觉得丞相说的有道理。

于是,皇上的日常变成了:前朝虐虐百官,后宫欺负欺负大小姑娘。励志早日把丞相拖上龙床……

丞相:……

【正经版文案】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非愿你为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愿执子之手,此生与你共白头。

p.s.这是一个不想把感情宣之于口、相爱却(暂时)不虐狗的美好爱情故事。

表里不一、人前小绵羊人后大灰狼的霸道炫酷皇帝攻

VS

风度翩翩、才高八斗正直隐忍忧国忧民的国士丞相受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情有独钟甜文青梅竹马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承祚、蒋溪竹┃配角:不是主角的都是配角这还用说吗?┃其它:

==========

第1章

皇上新近往后宫接了二十二个美人儿,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只可惜,一个正儿八经出身世家的闺秀都没有,别说立后,连封妃的资格都显得将就。

太后被这混账儿子气的直瞪眼,转天一早儿,传了浩浩荡荡四十位诰命夫人进宫聊天,话没说两句,当着一众贵妇,哭出了一段儿荡气回肠的十八相送。

蒋夫人跟太后是不远不近的亲戚,做姑娘时还经常玩儿在一处,今儿个也有幸进了宫,却不料也被太后哭的忧心忡忡。

傍晚,蒋夫人从宫里回到丞相府,还没从太后那惊天一哭中回过闷儿来,不自觉的跟着太后她老人家犯愁,一句话三摇头地跟儿子念叨:“咱们皇上这性子……太不羁了点儿……君迟,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也要谏言规劝,不能什么都由着皇上性子来。”

蒋溪竹闻言,额角微不可查地抽了一抽,费了许久功夫,才将青年人额头那欢欣鼓舞的青筋忍了回去,耐下心来哄着老母亲回房歇息。

终于安顿了母亲,蒋溪竹回到书房,坐在案前,几天以来憋着的一口气这才终于吁出来,才吁了一半儿,又变成了咬牙切齿的叹气。

二十二个,可真是个吉利的叠数儿!

怎么不干脆二死他。

当然这话是不能往外说的,一句牢sao半句吐槽,但凡沾上皇家,往小了说那叫不懂规矩,往大了说,那就是大不敬,全家都得跟着掉脑袋。

是以蒋溪竹这话,只敢在心里想想,也只会在心里想想。

年轻的丞相眉眼清俊,眼神中皆是傲然正气,这双丹凤容得下圣贤,容得下朝堂,却偏偏没给儿女情长留几分位置,他淡色的唇微微一抿,面容间的神色是读书人才有的骄矜。

他自幼读的是圣人书,听的是君子言,目睹过再多的荒唐也不会将言语流于粗鄙。

其实并不算甘心。

蒋溪竹从桌案上展开一道折子,瞧了许久,却终于没看进去,一阵清寒的风吹来,便吸引了他那原本就不由自主的视线。

冠冕何年簪缨几载,薄透的春衫依然自是绮罗,窗外的风景已是几重花落几回新,毕竟已再不是桃李春风的少年时候。

蒋溪竹,表字君迟,是大虞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丞相,如今年岁不过二十有五。

他的这个字是他那已经不居内阁却仍被人尊称“蒋阁老”的父亲亲自取得,其中还有些听起来有意思的缘故。

京城人家都知道,年纪轻轻的蒋丞相,是蒋老爷子唯一的嫡子。

蒋阁老出身蒋氏,乃是本朝簪缨之族,和京中其他世家子弟地成长经历没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读书入仕,选妻成亲。

蒋阁老的后府原有一妻两妾,到三十五岁上下,膝下子女三五人,唯独正室无所出。

正室无出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当时蒋阁老正当壮年,灌了一耳朵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却仍然有些许叛逆精神,因而对此还能宽容。反倒是蒋夫人先坐不住了。

蒋夫人原本也是闺阁小姐,自然明白后府之中那些明里暗里的算计,为了求个子嗣,请了多少郎中、白喝了多少苦药汤子、又受了多少罪和气,都暂且不提。

然而所有的法子都试过了,偏生就是怀不上孩子。

最后,还是蒋夫人的陪嫁大丫鬟出了个半新鲜不馊的主意——让蒋夫人跑到庙里去求子。

为什么说这主意半新鲜不馊,也是有缘故——古人有说法,庙里求来的孩子是从天上栓下来的,遇上个心甘情愿的还好,若是遇上个不情愿的,恐怕有得他闹。

因此人人都说,庙里求来的孩子若不是成大器,就是大大的不成器。

而这其中,以后者为多。

蒋夫人彼年求子心切,哪顾得上其他,别说生出个混账,哪怕生出来个毁天灭地的魔头,只要是亲生的她就可以谢天谢地。

最终,也不知道是老天开眼,还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总之,在蒋夫人笃信菩萨、与其友好交流的的第三年,终于生下了蒋溪竹。

蒋氏夫妇欢天喜地,广告亲朋,大宴宾客,足见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有多么的欢喜。

蒋老爷子也是开心的不得了,给嫡子取了名字犹嫌不够,慎之又慎,又给儿子取了字,即为“君迟”——即君子迟来之意。

随着蒋溪竹长大,众人这才后知后觉,恍然觉得古人的说法还是有些道理——庙里求来的孩子容易走极端。

可偏偏蒋夫人命好,也是合该她有子孙福——蒋溪竹走的,就是万里无一的那个好的极端。

蒋溪竹如今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除了因为他是今上的伴读以外,更因为蒋溪竹本就有为相之才,少时就是个出口成章的神童。

他两岁开蒙,三岁习字,四岁成诗,六岁提笔做文章,经史子集、引经据典,一篇文赋写得文采斐然,把当时的太傅都征服了。太傅是个才高八斗的怪老头,读了蒋溪竹的文章,愣是惊喜成了一朵满脸褶子的花儿,见天跟先帝爷念叨,说蒋家出了个小神童。

蒋家是大虞朝的名门望族,书香传家,每一辈男丁身上都有功名,祖上出过当朝大员,出过封疆大吏,还出过好几位叫的出名的宠妃甚至皇后,名副其实的钟鼎之族、簪缨世家。

先帝听了太傅如此盛赞,龙心大悦,当即钦点,让六岁的蒋竹溪即刻入宫,给时年八岁的太子李承祚做伴读。

那年春末,樽前花下,长亭午桥,年少的他春衫正薄,倚桥傍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