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福宝的七十年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69

分卷阅读169

    玩,但是她乐意和他们玩吗?就是一群小屁孩而已,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吃吃吃!

还有福宝也是,傻乎乎的,就知道吃!

这么想着,她突然记起了粮食的事,当下心里一跳。

上辈子,是福宝先提出来说要囤粮食的,后来果然发生了大饥荒,当时他们一家子靠着福宝事先提醒要囤粮食的事,才避免了饥饿。

她忽然有些疑惑,这辈子的福宝知道要囤粮食吗?没听说啊!

正想着,不知道怎么就听到陈保家虽然笑嘻嘻地说:“生银,你爹怎么好好的换来不少粗粮啊?这是要干嘛啊?”

现在日子过好了,不少人家都吃上棒子面窝窝头了,过上好日子的就不太稀罕去换高粱了,毕竟吃棒子面能吃饱饭,为啥要去吃高粱面呢?

陈翠儿想起来这个,也有点纳闷:“对啊,我咋听说你家还买了一些粮食?这是干嘛呢?”

福宝和顾胜天听到这个,对视一眼,都不说话了。

生银见大家问起这个,冷笑一声:“买粮食咋啦,我家能吃,吃得多,我家就要多买粮食!”

她这一说,大家噗嗤笑起来,王柱子干脆说:“我娘说了,这是脑袋进水了!”

王柱子的娘就是王富贵媳妇,王富贵媳妇那张嘴确实像是说出这话的样子。

生银听王柱子那么说,鄙薄地笑了一声,真傻。

不过她却故意说:“其实我是想着,过些天可能要吃不饱饭,毕竟看着这天要欠收,我家就干脆多囤点粮食。”

她这话一出,大家哄堂大笑。

这么好的年景,再过几个月就要大丰收了,谁信啊!

陈翠儿干脆大声说:“我爹说了,今年的庄稼长得好,预计能收不少粮食,到时候还要给大家伙多发麦子呢!”

“哇,麦子!”

她这一说,大家眼里都放光,围着陈翠儿问东问西的。

所有的人沉浸在收麦子的喜悦中,根本没有人去想生银刚刚说的那句话。

生银当然也知道大家根本不会信的,她暗暗地想着,到时候过几个月他们就知道,后悔死他们去吧!

不过……

生银望向了福宝。

一看到福宝,她心里就不太痛快了。

福宝长得真好看。

福宝上辈子是个大美人,好看得十里八村都知道平溪生产大队有个小姑娘长得好,上了中学后不知道收到过多少男孩子“请求共同进步一起好好学习”的信。

这辈子的福宝才十二岁,却已经有些模样了,身段纤细,皮肤也细腻得跟白瓷一样,还有眼睫毛,怎么可以那么长那么密?

生银垂下眼睛,故意问道:“福宝,你家粮食还有不少吧?”

原本沉浸在读书中的福宝,听到这个,抬起头来,一脸懵地看着生银:“粮食?不多了啊,这不是要下新粮了吗,当然没有太多。”

说着,她笑了:“怎么,你家还有很多粮食?”

生银仔细地打量着福宝,她觉得福宝那傻乎乎的样子不像是装出来的,总算放心了。

别人囤不囤粮食她一点不关心,只要福宝家没囤就行。

到时候且等着挨饿吧!

她就想看看,挨饿的福宝,是不是还会长这么水灵。

福宝在敷衍了生银后,却有些看不进去书了。

她忍不住侧首,看着旁边的陈翠儿她们说笑的样子。

自己家是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可是平溪生产大队有那么多老百姓,很多人都是她的同学,她曾经的同学,还有她从小熟悉的叔叔婶婶爷爷奶奶们,这里面固然有她不喜欢的,但也有她喜欢的。

那些人,只是普通人而已,这个时候自己无论说什么都不会信的普通人。

之前她想着,这都是各人的缘法,但是现在她想法慢慢变了。

她并不能指望任何人都像爹娘爷奶那样自己说个啥就信,但是她却不希望她们就这么饿肚子。

她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们呢?

第92章我不能坐视不理

这一天,家里的母鸡咕咕咕地叫,刘桂枝过去鸡窝里捡鸡蛋,找了一遍,捡起来七个鸡蛋,其中有两个还热乎着,明显是鸡新下的,她心里高兴,把那七个鸡蛋用衣襟小心翼翼地托着,回屋去。

正好这个时候隔壁陈有辉家也出来捡鸡蛋,她家也和刘桂枝家一样养了七八只鸡,但是却只有捡了三个鸡蛋,有时候甚至只捡一两个。

陈有辉媳妇隔着篱笆看着刘桂枝怀里的鸡蛋,羡慕的只咂舌头:“你咋养的鸡,怎么每只鸡每天都下蛋,你这一个月得多少个鸡蛋啊!”

她都好几次看到刘桂枝捡了不少鸡蛋,手里拿不住还得用衣襟包着,这刘桂枝家的鸡可真能下蛋啊!

刘桂枝:“家里福宝和胜天都勤快,一放学就给我捡虫子喂鸡,鸡吃得好,下蛋也勤快,这都都亏了两个孩子。”

刘桂枝是觉得自家有福气,但是她不好直接说,就随口找了个理由。

陈有辉听了,顿时羡慕了:“你家福宝可真懂事,又好看,又能干,我看她放学了不是学习就是帮你干活。”

顾胜天当然也帮着干,但到底是粗心小子,只会干一些力气活,福宝就不一样了,那真是刘桂枝的小帮手,特能耐。

刘桂枝想想,也笑了:“福宝这孩子,也忒勤快,有时候我说你也玩去吧,她就是不去,非要帮着干活,就算出去玩,也是和胜天去山里捡野菜拾柴火啥的。”

陈有辉想想,更羡慕了,再看看刘桂枝怀里的七个鸡蛋,忍不住问:“你这一个月得二百个鸡蛋吧?自己肯定舍不得吃,是不是都拿去集市上换东西换钱啊?”

刘桂枝听了,心里顿了下。

如今家里虽然有了足够的粮食,但是也不太吃,平时都是尽量能节省就节省,有什么都得小心地攒起来,攒起来卖几个钱。

以前因为鸡蛋多,刘桂枝会让几个孩子吃一些,譬如福宝和胜天都是每天一个蒸鸡蛋吃着,上学辛苦,读书费脑子,得让他们增加营养,而剩下的自己就拿去集市上卖掉攒钱。

可现在,刘桂枝不舍得卖了,真要遇到饥荒,这鸡蛋是金贵的粮食,吃一个鸡蛋顶好几个棒子面窝窝头呢,还是留着吧。

她又怕坏掉,就把鸡蛋腌起来,现在咸菜缸里都快有小半缸的鸡蛋了。

当然这肯定不能让人知道,让人知道了人家还不馋死啊,别人吃不上的,你能吃,你说别人心里能痛快。

所以刘桂枝随口说:“家里小子太能吃了,两个孩子在公社里上学,还有两个小的很快也得去公社里上学了,只能拿去换钱,回头给他们买书本啥的,没办法,消耗太大了。”

其实这几年家里过得不错,别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