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耽美小说 - 凤舞九重天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0

分卷阅读70

    人武将之口。

但皇帝才不会管那些人说那些话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赶紧地示意新翰林们记下来,又以“今日朕与诸位行前所未有之仁政,当郑重记之”为由,一边交代起居注官专事专记,一边又起草着祭祖祭天时作文告之……

总之,慎重其事地哄着朝臣们都在翰林记下的“协商完善会议记录”上签了字。

皇帝过往的宽和仁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

毕竟是个连读书的时候,对着最亲近信重的老师也好、伴读也罢,都没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疑惑问出口过的谨慎人呢。

如今也将满朝文武,都哄得只当他这般行事,是为了祭文敬天、史料形成之时更有理有据做准备。

就是有那一二心里闪过那么一点疑窦的,也在大众裹挟之下未曾多做迟疑,悉数签字。

再没料到这签字就是画押。

连同日后的许许多多回所谓会议记录,都成了日后女皇登基的图穷匕见之用。

皇帝已经暗自得意了好几天。

只不过原先连和皇后敦伦都要挤压睡眠时间了,自然也无暇和小堂弟炫耀。

这一回倒是正正好。

皇后别的听不明白,这皇帝哄着朝臣签字画押、留待万一日后真的需要女儿孙女登基之用的话,还能听不明白吗?

一下子就冲散了之前对那些“远超公孙兰之恶”者的愤怒。

不过对受害者的悲悯依然在。

从明天开始,就是日更三千的二十来天啦!下个月一号和五号将会继续日万字……

无论三千还是一万,希望亲亲们始终都在(づ3)づ

第五十二章

皇帝还在和双九组商量着:

“何必等到真需要皇女登基的时候再折腾?

等织布机大范围推广,皇家船队获利回归之后,寻着时机,就该将皇女亦可登基明确写入律法……

虽说下一代未必是皇女,却要趁着杨先生在的时候将事情通过,最好‘查漏补缺’。”

杨先生可真是位御用补锅匠。

虽说皇女继位一事,貌似于国于民无甚大利,

反而可能因为当前男女地位不平等,引发皇女夫家干政祸患远比皇子外戚干政祸患大的顾虑。

可要是能恢复、甚至进一步促使相权相对独立,制衡限制君权……

哪怕只是单单推行一项“王子犯法,亦与民同罪同罚”呢,

杨先生那个倔老头,也绝对能拼上老命的。

何况皇帝给宫九撺掇得,要推行的远不止于此。

杨先生何止要给他拼上老命?

如果倒霉没能遇着个好君王,全家乃至全族下场比石太师都要惨淡的。

毕竟变相取消八辟八议,得罪的就不仅仅是皇帝,动摇的那是全体勋贵高官的利益啊!

谁家还能没几个祸国的大事不敢做、殃民的“小事”没少干的后辈子孙呢?

就是勋贵人家的当家承爵人,也少不了那等指着能依靠爵位“以铜赎罪”、“以铜抵罚”的呢!

绝对要捅马蜂窝了。

亏得当今着实是个好人。

虽说早早地就盘算着彻底“利用”杨先生,却也早早就定下了对杨先生家族的保全之策。

“若此事可成,杨先生之功,纵不敢比曲阜孔氏,也当有几分风光了!”

皇帝说得慷慨激昂。

皇后听得连连点头,看着皇帝也是眼含秋水。

宫九却对着向晓久撇了撇嘴,小声嗤笑:

“其实他是恨不得自己代了杨先生,成了可与圣人并肩之人,不过是不好意思下场去与臣子争功罢了!”

明明以宫九的武功,有的是叫一臂之遥的皇帝也听不到的法子吐槽他。

偏偏非“小声”说得连隔了又一个座位的皇后都听到了。

皇后听得直笑。

再顾不上去挖掘自家那个(小了她自己三岁的)“小丈夫”高大英明的一面。

皇帝实在忍不住,哪怕腰间的软rou仍有些疼,还是翻了混蛋小堂弟一个白眼:

“朕何必比肩谁人?此番若能诸事顺利,汉武崇儒之功亦不及朕。”

向晓久原笑看他们兄弟和睦、欢喜宫九越发活泼可爱的模样,闻言忽然皱了皱眉:

“汉武帝驱逐匈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功,虽将父祖几辈积累一朝耗尽,为大汉衰退埋下隐患,却也扬了大汉赫赫声威;

汉武帝统一国家历法是功,虽太初历有不少需补足处,正月岁首却沿用至今;

汉武帝时出井渠法、推行耧车是功;派张謇通西域、开丝绸之路是功……

诸般都是功绩,唯有独尊儒术?”

向晓久冷笑一声:

“若非汉武之时还记着‘悉延百端之学’,便是今朝还尚且不显、明日亦未曾闻,

汉武帝迟早也有因为‘独尊儒术’一事,叫后人唾骂成狗的一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几乎是皇帝这个职业的顶尖人物。

虽说除了极少数极端崇拜者之外,

没谁会说这几位平生有功无过。

虽说皇帝自己也从没想过活成他们那样的人——

毕竟宫九亲堂哥,他未必要做不一样的焰火,却也一样默默坚持我就是我。

但是!

谋划着将杨家捧成类似于曲阜孔氏的时候,

皇帝确实也暗戳戳和汉武帝攀比过的。

结论尚可。

他觉得自己即使没有汉武帝那打得匈奴只得徒然哀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失颜色”的武功,

好歹叫皇族勋贵之流也同罪同罚、叫妇女也能扬起头来行走人间……

如此种种文治,也能为后世列举英明皇帝时候,多添那么一位史料。

若是一切顺利,祭祀也远比任何前朝帝皇都要来得绵长悠久。

暗戳戳地比,悄摸摸地乐。

穷其一生,

争取将四大帝皇变成五大帝皇的宏伟目标,

已经成了皇帝的新动力。

万万没想到!

他心目之中,必须再努力更努力才可能并肩的汉武帝,竟被向晓久如此嗤之以鼻。

向晓久更正:

“我没对汉武帝嗤之以鼻!

我是什么人哪?我岂敢对汉武帝嗤之以鼻?

虽然觉得汉武帝在皇帝这个职业上,有些方面还比不上你,他也仍是那个叫华夏民族首次对着外族挺直了腰杆子的千古一帝,历史威望不比祖龙差,哪里是我能嗤之以鼻的?”

“我只是忒烦董仲舒!”

“说是尊崇孔圣,却为了一己之私乱改圣人言论!”

“汉武帝独尊儒术也没逃过私心,可他好歹还记得‘悉延百端之学’。只可惜他没能算到儒生发展起来之后嫩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