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闺华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0

分卷阅读330

    ,这几年顾家的作为他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他才不相信顾家死心了。

可问题是顾珉开口了,又是顾霖的意思,他就是想拒绝也拒绝不来,而且他已经从顾珉嘴里听说了,如果他一个人不敢去的话谢涵想陪他去,这话把高升吓到了,他是决计不能让谢涵去冒半点风险的,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故而一听谢涵让他去找尹嬷嬷借人,高升忙不迭地答应了

因为怕高升的面子不够,谢涵亲自去见的尹嬷嬷,不过不是在将军府,而是在谢涵自己家。

在尹嬷嬷面前,谢涵就没有瞒着的必要了,她直言这一趟不仅仅是为了私利,也是为了民族大义,所以她不能拒绝,但她又委实不放心高升的安全。

当然,这个安全是来自鞑靼人还是来自顾家,谢涵就没有细说了。

“这件事干系太大,说实在的我不能答复你,我只能跟你说回去和我们主子商量一下。”尹嬷嬷沉吟了一下,回道。

“这是自然。我也是听我们管家说这趟生意值得冒一次风险,他说要是趟出了一条路子,以后便想长期做这项生意,正好我们也有南边进丝绸的路子,不过生意场上的事情我是一点也不懂,尹嬷嬷不如找个明白人和高管家谈谈。”谢涵抛出了一个诱饵。

可惜,尹嬷嬷对这个诱饵并没有兴趣,她感兴趣的是这场战事是不是真的要拉开序幕。

“说实在的,我问过我外祖父,他说他也不清楚。”谢涵摇头。

她猜想开战不开战估计就看今年冬天鞑靼人老实不老实了,可是这话不能从她嘴里说出来。

尹嬷嬷大概也想到了这点,叹口气,“我们小主还有几个月就除孝了,要是真打起来,我怕轮不上我们小主去京城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谢涵问道。

她记得尹嬷嬷好像说过既然徐侧妃扶了正,徐侧妃的大儿子就是嫡长子了,理应由他去京城做人质,而且那一次听尹嬷嬷的口气,似乎想到了什么计策去对付朱浵,怎么短短的几个月又变卦了?

原来,徐王妃早就猜到了京城的人质不是这么好做的,便以他的儿子同样要为已故的夏王妃守孝为由婉拒了赵王的提议,而且说她儿子这个嫡长子到底不如朱泓名正言顺,因此,去京城皇上身边陪皇子读书这样的好事自然该朱泓去,不能让外人笑话赵王府不知礼数,扶正的王妃不能僭越先前的元妃,扶正的嫡长子自然也不能僭越原先的嫡长子,这是规矩。

尽管赵王明白徐王妃心里真正是怎么想的,可这件事他和徐王妃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也不舍得让自己的爱子去京城受苦,可皇上发话了,他不得不征求一下徐王妃的意见,徐王妃的回答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回绝理由。

因此,这件事就这样拖了下来,毕竟朱泓的孝期还没过呢。

可如果战事发生了情形就另当别论了,说到底幽州还是离边境太近了,赵王和徐王妃肯定要做两手准备,万一这幽州城守不住,他的孩子们是决计不能都留下来当陪葬的,所以赵王肯定会优先考虑把他和徐王妃的几个孩子送走,朱泓这个时候说不定又该沦落成为赵王手里的棋子了。

“嬷嬷还请放宽心,幽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皇上肯定不会掉以轻心的。”

事实上幽州确实也没有丢,只不过这场战事打了五六年,拉锯战似的,边境线上的城镇丢了又夺,夺回来又丢,幽州城也曾被围过几天,后来是顾铄飞鸽传书给云州的守备,命云州的守备带人去偷袭鞑靼的城池,来了一个围魏救赵,最后才解了幽州之困。

第三百五十一章、仗义

说起来这个围魏救赵的主意还是谢涵出的呢。

幽州的困局解除之后,顾铄为了报幽州被困之仇,曾经也带人去围困鞑靼的城池,并命人在路上伏击前来救援的士兵,打了一个漂亮的复仇仗。

可惜,这一世谢涵不能站在顾铄身边,也就不知道到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想到这,谢涵觉得自己还真不能离开幽州,她必须守着幽州,至少,上一世的战争她经历过了,几场大的战事她都记忆犹新,因此,她必须留下来帮着顾家一起守住幽州。

只是她委实不想再跟顾铄打交道了。

可除了顾铄,顾家还会派谁来守幽州呢?

对了,上一世顾琰也在,他们父子联手经历了好几场大的战事,可不管是顾琰还是顾铄,谢涵都不想和他们打交道。

顾家除了他们两个,也就剩顾琦和顾珉了,顾琦走的是文举,顾珉倒是在兵部和军营待过。

可惜,顾霖去世之后,顾珉一直得不到重用,甚至还不如顾璟几个族亲来得重视。

不对,除了顾家还有一个人,李榆的父亲李尧,战事打起来,他这个千总肯定是责无旁贷地要上战场的,如果谢涵能帮他打几场胜仗,是不是就可以替他洗去当年榆关失守的耻辱了?

可问题是谢涵太小,又是一个女孩子,她该怎么做才能让李尧相信她呢?

尹嬷嬷见谢涵一会摇头一会蹙眉,忙拉着她的手问道:“是不是你外祖父还跟你说了什么,孩子,你可不能瞒着嬷嬷,我们王妃就留下这一个根,我得替她守着他。”

“嬷嬷放心吧,我也不走,等我二哥成亲了我就带着小弟一起搬到幽州城里来住,这是我外祖父的主意,可见他对这场战事很有信心。”谢涵宽慰道。

尹嬷嬷听了这话方不言语,谢涵见此又劝慰了她好些话,不过谢涵倒是提醒了尹嬷嬷一句,一定要在城里藏好足够的粮食,能藏多少就藏多少,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战争发生后到底会是什么情形。

送走尹嬷嬷后,谢涵并没有急于回到将军府,而是和高升又商量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家里该准备的东西。

尹嬷嬷第二天打发人来回的信,说是她主子不想冒这个风险去合作这项生意,倒是答应了出借两个人。

谢涵觉得两个人委实有些少,思虑再三,她给朱如松写了一封信,信里她承认了自己是谢家人,不过女扮男装的身份没有提,只说自己是谢家的近枝,算是谢涵的堂兄,那个修村墙的主意就是谢涵托她向赵王嫡长子进言的,说谢涵也是想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可是苦于人微言轻,知道她和朱家的旁支走得近,不得已才想出了这个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