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卖油娘与豆腐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18

分卷阅读318

    又给了多余的钱让杨氏给他们母子多置办一些吃穿上的东西。

梅香如今虽然不缺这二两银子,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谢。

因天气太热,吃的东西预备多了也不好。杨氏一次没有买那么多,隔个两三天送一些东西过来。有时候是两条鲫鱼,有时候是二斤猪腿,或者是其他产妇能吃的东西。

除了吃食,杨氏和红莲轮着来帮助梅香照顾孩子。张mama要cao持家务,细月要带青莲,梅香一个人带孩子不免有些吃力,有杨氏和红莲来帮忙,至少白天的时候,梅香能轻松很多,时常能补个觉。若是日夜都带孩子,那才熬人呢!

叶氏见杨氏和红莲过来,她是娘家人,倒不好再每天过来,怕人家说婆家人照顾不精心。

泰和的洗三悄悄办的,就家里这些人。

这是黄茂林和梅香商议后的结果,如今外头人才遭了灾。虽说下了场雨,但今年的收成毕竟要比往年差上很多。且这一场雨过后,还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继续干旱呢。

这个时候,黄家不宜太打眼。

他们二人决定的事情,不管是黄炎夏还是叶氏,都不去干涉。

小泰和能吃能睡,也不怎么闹人。天气有些炎热,梅香虽然坐月子有些辛苦,但孩子乖巧,也能少受很多罪。

等到泰和满月的时候,已经接近了伏天尾声。泰和的满月礼仍旧办得很低调,只请了亲近的一些人,族人和街坊都没有请。

叶氏给小外孙送了厚厚的满月礼,还给泰和打了个小金锁。明盛和明朗都抽了一天的工夫回来,庆祝小外甥弥月之喜。

一个月的小泰和长得白白胖胖,天庭饱满,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黄茂林和梅香询问过黄知事,黄知事也说这孩子五行齐全,命里带福,一辈子顺风顺水,不用发愁。

夫妻二人非常高兴,也没有给泰和另外再取大名,直接用了一个泰字,大名黄庭泰。

办完了泰和的满月礼,梅香终于恢复了可以天天洗澡的日子。这一个月可把她熬坏了,总感觉自己身上臭烘烘的。

泰和的作息日渐规律,梅香让杨氏和红莲不必再过来帮忙,她自己一个人能忙得过来。

旱情有所缓解,明朗那边终于松了口气。他才上任,就遇到这样的大事,整日忙碌也就罢了,最担心的是怕颗粒无收。

而且,旱灾过后容易出现洪涝,这一旱一涝,百姓就要遭殃了。

经过一阵子的精心伺候,田里的禾苗救下了许多,那些连根都死掉了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叶氏母女两个总是单独住在平安镇,明朗兄弟二人非常不放心。姐夫事情多,jiejie要带孩子,就算长了八只眼也照看不过来。

兄弟二人把手里所有的钱财归笼到一起,与叶氏商议之后,准备在县城里置办一栋房子。

叶氏把手里所有的存银也拿了出来,玉茗也把自己这几年店铺和学堂里的租金都拿了出来。

从嫁到韩家,玉茗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学堂和店铺一年有近二十两银子,玉茗全部拿了出来,包括她的嫁妆,合起来有不少钱呢!

众人都非常吃惊,叶氏连忙拦住玉茗,“咱们家买房子,岂能让儿媳妇掏嫁妆补贴。”

明朗也不同意,玉茗笑着劝解众人,“为着官人补这个县丞,阿娘掏空了家底。我沾光做了县丞太太,出这些钱算什么。总不能说我只跟着拿好处却不肯出力,世上岂能有这样的便宜事。我这年年都有的,清溪和登哥儿都小,暂时又花不着钱,二叔年底要娶亲,meimei要出阁,索性咱们就买个大一些的宅子,省得以后再换。”

反复说劝,叶氏和明朗才接下了这银子。

众人一起,凑了好几百两银子。有了钱,叶氏心里就有了底。她带着玉茗一起,看了好几处地方,最后定下了一套四进的宅院,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宅院东边带了个大花园子,西边也是前后四进,只是比正院略微窄一些。

买过了房子之后,叶氏就准备搬家,但她又万分舍不得大女儿。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周末好!

第113章话别离茂林吃醋

这么多年以来,叶氏习惯了大女儿就在自己身边,这仿佛是她最坚强的后盾,随时能推她一把。

这几年女儿搬到镇上后,母女俩虽说不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几乎天天没有断了来往,叶氏也习惯了家里有大事时问询一下大女儿的意见,不像别人家,只把出了门的姑奶奶当做客人,家里的事情再不许沾手。

梅香又何尝不是呢,出阁之前,她与叶氏是母女、是至交、是彼此的臂膀。成婚之后,无论是她生育、搬家还是抚养孩子,每一件事情都少不了叶氏的参加。

正是因为有叶氏的照看,才弥补了梅香没有亲婆母帮衬的缺憾。

虽然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知道娘家人迟早要搬到县里去,等到这一天来的时候,梅香依旧惆怅万千。

叶氏的行李收拾了一半儿,跑过来看大女儿,母女俩坐在屋里一起说话。

梅香主动问叶氏,“阿娘,行李都收拾好了?”

叶氏摇头,“还差一些,只把一些细软带走,粗笨的东西一样不带,逢年过节我们还要回来呢。等你弟弟们都成了亲,若是我在县城住不习惯,我也可以回来住。”

梅香笑了,“怎么会不习惯,阿娘去了县城,是县丞大人家的亲娘,除了县太爷家的女眷,满县城的妇人都来奉承您,换做是我,我就赖在那里不走了,整天听人吹捧,日子快活着呢!”

叶氏也被逗笑了,笑过之后又悄悄问梅香,“你们就打算一直在平安镇住吗?不想搬到县里头去?等孩子们大了,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县里的学堂也更好一些,孩子们说亲事,能挑的人家也更多。”

梅香想了想,“阿娘先去,我们以后再说,这边产业太多,一时半会走不开。”

叶氏点点头,“我搬家容易,拎着个包袱就能走了,家里的油坊以后就托付给你了,你愿意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你若不想干,咱们就停了这份营生也行。”

梅香摇头,“这是阿爹的心血,肯定不能停。阿娘只管去弟弟们那里,家里有我呢,我隔一阵子就把分红送去给您。”

叶氏急忙摇头,“那哪成,油坊给了你,以后就是你的了。我们一分力气不出,怎么还能分钱!”

正说着,黄茂林回来了,在院子里听了一耳朵,进门后先给叶氏问好,自己搬了个凳子坐在一边。

“阿娘,油坊毕竟是韩家的产业,若被我们占了,会不会说出去不好听?”

叶氏安慰女儿女婿,“不用怕,族里人如今都靠着你七爷爷的砖窑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