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5

分卷阅读355

    才能上大学呢,到时看情况再说吧。”

蔡颖松了一口气,“正是呢。”

鲁盼儿故意岔过话题,便随口问建国,“我刚听你叫宁老板,是哪个?”

宁姓并不常见,在北京她只认得宁林。

“就是先前秀水街做丝绸生意的宁老板呀,前两天我们在一起吃饭还提起你,说起获奖的他全都知道,我还当你们常见面呢。”

原来真是他。

鲁盼儿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宁林了,不过,“他爱人张宁时常与我在一起,所以也听说他又是开茶叶店又是倒药材,还开过饭店,没想到又跟你做了同行。”

建国就笑了,“宁老板资金雄厚,路子也广,胆子还特别大。

这次磁器口街道拆迁,有不少大老板争,我原本想也没想过,他找到我联手,将整个拆迁工程包了下来。”

“生意做大了是好事,”鲁盼儿顿了一下,“建国,宁老板那个人有点儿偏激,你多留点心眼儿。”

“我们是好兄弟,又一起投的资,正像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他就想坑我也不能,”正说着,建国的传呼机响了,他拿起来看了看,“最近活儿又多又急,我得先走了,有事儿你们呼我!”

建国经历了辍学回家、出门打工等等,言谈举止总很拘紧,透着些许自卑,如今倒看不出了,特别最后一句话,很有些气势。

鲁盼儿和蔡颖都笑着点头答应,“好,有事儿呼你。”

既然提前知道磁器口店就要拆迁了,鲁盼儿便要过去做些准备。

杨瑾主动请缨:

“我陪你一起去吧。”

“你要去的是兴庆和吧?”

鲁盼儿马上揭露他的意图。

平时自己去店里,他才不会跟着呢,但磁器口店,就是再忙也马上放下手中的书过去瞧瞧。

当然,他去瞧的可不是霓裳羽衣的服装,而是兴庆和的古董。

“你去别处从来不说,到磁器口每次都告诉我,”杨瑾也笑着揭开她的小心思,“还不是早知道我一定会陪你过去?”

鲁盼儿便嘻嘻笑了,将手向前一伸,“那么我正式邀请你吧。”

“我很荣幸地接受你的邀请。”

杨瑾握住她的手,轻轻一带,揽住妻子肩,“一起走吧。”

夫妻俩儿在一起,总是觉得有趣儿。

磁器口店是鲁盼儿开的第一家店,也是用心思最多的一家店,更是感情最深的一家店。

将近十年的老店,原木色的匾风吹雨打后变成了深棕色,老平房如今看起来又低又矮,比起自己别处的店,的确差了不少。

鲁盼儿从车上下来,站在店门前,“这里确实应该拆迁了。”

玉竹如今管着各家店铺,接到通知早过来了,与店长一起迎了出来,“这条街都要全拆了,心里还真有些不是滋味——我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的。”

“这么破的房子,有什么舍不得的?”

王玉楠站在门前听了几句,便接了meimei的话,“如果真拆迁了,你有街道前面的半间店铺,刘实有后面的一处房子,你们可发了财了!”

自从王爷爷把这处铺子分成两半,给孙子和孙女每人一半之后,玉楠时不时要酸一酸meimei,因为他觉得这处铺子应该全给他一个人,他毕竟是王家唯一的男丁嘛。

王玉竹对哥哥也不满意,“我们怎么也不比不了你有钱,听说你赚了钱,娶好几房‘姨太太’,可过年什么也没给爷爷买。”

鲁盼儿也曾听玉竹说起,王玉楠卖古董后发了大财,特别张狂。

他不结婚,换了一个又一个情人,还公开排了号叫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

玉楠倒是不生气,“你情我愿的,你管得着吗?

想管去管你们家刘实。”

“刘实才不像你呢!”

鲁盼儿见这对兄妹当众拌起嘴来,便向停了车走过来的杨瑾笑道:

“你去兴庆和吧,我和玉竹到店里安排事儿。”

说着拉了玉竹进了店里。

王玉竹摇摇头,“听说拆迁,他又不高兴了,恨不得要回我那半间铺子——我偏不给他!”

“王爷爷给你的,谁也抢不过去,”鲁盼儿拍拍她,“别生气了。”

“虽然舍不得,不过这次拆迁也是好事。”

王玉竹已经跟哥哥吵过无数架,早历练了出来,很快平了心气,倒说:

“这间铺子拆掉,我们就分开了,他也不至于看着铺子心里就不顺。”

深吸了几口气,王玉竹便向店长说:

“这几天不要再进新货了,大家抽空盘点一下库存,等拆迁的公告发下,便将服装打包,缝纫机和编织机拆开捆好,我派车过来,一起送回工厂。”

鲁盼儿也说:

“店里的人愿意留下的,先分到别处,等新店铺重新开业再回来,不愿意留的,也可以结清工资离开。”

俩人将店里的事情一一安排妥当,鲁盼儿便说:

“你们忙吧,我去隔壁看看,跟杨老师一起回家。”

到了兴庆和,第一眼就见那只宋瓷小碗的标价已经改成十万,鲁盼儿便感慨,“古董价格果真涨了呀!”

“这几年物价也涨了不少,”王玉楠又大声说:

“前些时候香港的一个什么拍卖会,拍卖了一个差不多的碗,卖了十三万多港币,所以我们标价十万还算便宜了呢!”

国外文物价格的确比国内高,鲁盼儿笑着点头,走到杨瑾身边,去瞧他手里的青花大盘子。

玉楠也过来指点着说:

“这可是宣德年间的,俗话说青花首推宣德,真正的好物件!”

盘子中心的犀牛望月和四周的折枝花卉颜色浓郁、凝重,鲁盼儿便知是用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苏泥麻青”料所制,杨瑾给她讲过,的确是好东西。

“你们再看,这麒麟和花画得多好呀,是不是诩诩如生?”

原来玉楠把犀牛当成麒麟了。

鲁盼儿想笑,见杨瑾仿佛没听到一般,神情半点儿不变,只是继续看盘子,便也忍住了。

“这款识也清楚,‘大明宣德年制’没错的!”

王玉楠又说:

“刚刚来了一位台湾人,给了两千块我没舍得卖。

杨老师想要的话,我就卖了。

谁让你是郭哥的朋友呢?”

鲁盼儿才不信玉楠的话,要是台湾人想出两千块钱买这盘子,他早就卖了。

他可不是讲情谊的人。

第259章无价之宝

王玉楠喋喋不休地说了半晌,最后一拍大腿,“杨老师,你要是看中了,给一千八百块钱就行!”

杨瑾拿出一千八百元钱,“那我就买了吧。”

玉楠接过钱数了数便笑了,“这只盘子其实是我花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