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46

分卷阅读346

    黎的人工费很贵,所以那些顶级服装公司的工厂大半都设在世界各地。

鲁盼儿觉得中国果真是最合适的地方,工资便宜,工人勤劳能干,技术也很过关,她计算过,在京郊建新厂,采购世界最先进的服装裁剪、缝纫、定型等设备,完成这几个订单,能挣回所有投资。

更重要的是,霓裳羽衣的服装厂也能由此得到飞跃式的提高,借着代加工的机遇,她会引进最先进的设备。

当然,她还会同时引进最先进的管理。

霓裳羽衣从一个小作坊开始,请来帮忙的人都是亲朋好友,没有人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大家摸索着把服装店做起来,但要发展成为世界水平,只凭着过去经验肯定是不行的。

这几年,鲁盼儿带着蔡颖、王玉竹这些得力助手参加了不少培训和学习,现在她更是亲自带队去国外学习,接触最先进的理念,提升大家的能力。

获奖给鲁盼儿带来了极大的荣誉,也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霓裳羽衣从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就在这时,丰美与韩冬结婚了。

将近十年的兜兜转转,他们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鲁盼儿又是高兴,又是不解,悄悄问了丰美,“我以为你会选择袁杰呢。”

毕竟当初他们一同离开北京,回到家乡。

“我和袁杰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结婚就不适合了。”

丰美毕业五年后才结婚,自然是经过认真的思考,“结婚找的不是工作伙伴,而是生活伴侣,最重要的是像姐和姐夫一样,互相包容,互相支持。”

“而且,我和韩冬虽然性格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但是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将来在一起生活一定很合得来。”

“可是,你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襄平县,两地分居,多不容易呀。”

丰美已经调到襄平县政府任办公室主任,虽然比在平安堡乡时交通便利些,但从那里到北京也要十几个小时。

“我们不用两地分居,”丰美笑笑,“韩冬已经调到作协工作,可以在家里创作,每个月到单位开一次例会就好,他平时跟我住在襄平县。”

“襄平县毕竟是偏僻落后的小县城,他从小在北京长大,也没真正插过队,能适应吗?”

鲁盼儿便想起了当年到红旗九队的知青,差不多每一人都梦想着回北京。

恐怕韩冬也难以适应县城的生活。

“前段时间韩冬的历史长篇就是在襄平县写的——他在那边住了几个月,觉得县城挺好的,特别安静,情节卡住了就出去转转,摸着古城墙的青砖就又有了灵感——比在北京效率高多了。”

韩冬自从帮刘南写了剧本之后,焕发了创作热情,还调到了作协。

不过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写剧本,而是选择了写历史长篇,这些鲁盼儿都知道,但她却不知韩冬躲到了襄平县创作,“噢,怪不得他许久没来家里了。”

“已经交稿了,我们正好在这段时间结婚。”

丰美笑着说:

“他一会儿就会过来。”

话音才落,便传来敲门声,正是韩冬,提着水果进来,打了招呼便笑着说:

“鲁姐,我爸爸mama想在周末请大家吃饭,不知您和杨老师有空吗?”

这是两边结亲的正经礼数,鲁盼儿自然满口答应,“有空,当然有空。”

韩老师、丁老师与鲁盼儿既是过去的邻居,还是她的老客户,大家见了面便笑,“没想到我们又成了亲家。”

两家关系好,观点自然差不多,说起两个年青人的婚姻大事,意见也出奇的一致。

韩冬和丰美彼此喜欢,大家也赞成他们结婚,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俩人年纪都不小了呢。

年青人要把新家安在襄平县,自然也由着他们。

住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人能努力上进。

丰美的工作在襄平县,家在当地自然方便;韩冬远离喧嚣杂乱的北京,在小城创作,也很适合。

于是韩老师和丁老师拿出一万元积蓄交给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妇,“我们工作忙,你们想买什么就买吧。”

婚礼在北京办了,请的是北京的亲朋好友;然后又在襄平办了一次,这一次多半是丰美的同事和老家的亲戚。

鲁盼儿在北京参加过后,又回了老家参加第二次,顺便将自己和杨瑾给丰美准备的嫁妆送了过去。

全套的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都是在友谊商店买最好的,装上大卡车直接运到新房。

毕竟,家里最小的小妹结婚了呢。

这些东西在大家看来很贵了,但对鲁盼儿来说却不算什么。

事实上,她恨不得买更多的东西送来,只是丰美并不需要,她有体面的工作,有足够的工资,单位还为她分了房子,什么都不必自己担心。

※※※※※※※※※※※※※※※※※※※※感谢黄泉引路花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11-1719:05:00

第253章岂止认识

丰美的婚礼是在襄平的国营饭店办的,这正是襄平县最好的饭店。

证婚人是襄平县县长刘北,他热烈地赞扬了这一对新人,将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回到座位又端起酒杯向身边的鲁盼儿道:

“鲁老板,我代表襄平县政府感谢你,为我们培养了优秀的鲁丰美。”

作为丰美的jiejie,鲁盼儿被安排在婚宴的第一桌,与刘县长和几个县里的领导在一起。

“我也正要感谢刘县长呢。”

鲁盼儿笑着举起酒杯,“丰美之所以能成长这么快,正是因为你们的关心和照顾!”

“鲁老板,丰美能遇到刘县长这样的领导,的确很幸运!”

有人举起酒杯加了进来,“来,我们一起干一杯吧。”

鲁盼儿转头去看这位中年男子,怔了一下才认出,原来是陈建军。

没有穿军装的陈建军,似乎变了样,他爽朗地笑着,圆融代替了过去的硬朗,将一满杯的酒倒进口中仰头喝下,又热情地说:

“刘县长一向主张积极提拔年青有为的干部,不但给了鲁丰美这样有才华的大学生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所以呀,这几年,我们襄平县每项工作都蒸蒸日上,在省里排名不断提高!”

刘北赶紧摆摆手,“若说襄平县这几年的进步,还要归功于先前的张县长,我不过曹随萧规罢了。”

“虽然张县长为襄平县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刘县长的成绩完全不亚于张县长呀!

我最佩服刘县长果断硬朗的工作作风,正是我们转业军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