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1

分卷阅读321

    要知道,她对服装有着非常敏锐的感觉,做出的衣服一向特别受欢迎。

宁林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宁林虽然没有完全放下鲁盼儿,但是他已经接受了堂姐夫的亲戚帮忙介绍的对象张宁,这个女孩无论个人、家庭条件都很好,又会做生意,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她特别喜欢自己。

宁林决定走出过去的困局。

不管怎么样,生意总还是最重要的。

既然张宁已经替自己将该说的都说过了,宁林便笑着问:

“鲁姐最近准备采购丝绸吧?”

虽然是问话,但语气里却带着几分笃定,“如果都在江南丝绸买的话,我会给出最低的价格。”

“你怎么知道?”

鲁盼儿设计的新式旗袍还没有大量生产,一切都在保密中。

“很容易,”宁林一笑,“最近霓裳羽衣的刘实取货的量虽然增加的不多,但却将所有的花样都选了个遍,很显然是在试验新服装;再有,店铺重新装修,说明要有大的变动。”

仅仅两件事,宁林就猜出了自己的打算。

鲁盼儿很佩服,“你的心思还真细致……

不错,我是要多买些丝绸。”

其实鲁盼儿不只是要买丝绸成品,还想订制一批特定图案的丝绸。

就在前几天,她已经画出了图样。

除了江南丝绸,秀水街还有几家店来自南方的丝绸厂,鲁盼儿询问了几家,只是还没有决定。

“我们店的丝绸是最好的。”

宁林仿佛能看穿她的的心思一般,“我也会报出最优惠的价格,鲁姐如果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也只管提出,江南丝绸总能做得比别家好。”

“最好的服装应该用最好的丝绸,最好的丝绸,也应该供给最好的服装厂。”

“我们会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

这个提议,鲁盼儿还是愿意接受的。

平心而论,江南丝绸无论质量、还是花色,都是一流的,现在宁林重新给自己的价格,也相当优惠。

于是,鲁盼儿拿出几张图样,“宁老板可以为我们店里生产这样的丝绸吗?”

张宁伸出手按过去,翻了翻,“好漂亮呀!”

又交给宁林,“我们丝绸厂能织出来吗?”

宁林接过来仔细看看,“可以,订制的丝绸价格要提高百分之八,预收百分之三十的订金。”

因为只能用于专门的服装厂,特定的图案都会提高价格,收取一定的订金,各家都是如此,不过,每家的比例又不同。

先前鲁盼儿在秀水街问过,多半是价格提高百分之五,订金百分之五十左右,宁林正好与他们相反。

她就笑了,“宁老板与秀水街上的报价都不一样呢。”

“秀水街通常的报价我也能答应——只看鲁姐怎么选了?”

看来宁林已经算出自己资金不足——实情也是如此,最近的投入很大,鲁盼儿手头很紧,将家里的钱都拿了出来,“既然宁老板不怕霓裳羽衣的新店生意不好,衣服卖不出去,还不出货款,不如这样:

价格提百分之十,但订金也只有百分之十。”

专门定制的丝绸,目的是为了专门的服装,除此之外并不容易卖出去。

订金比例越高,江南丝绸风险越小;反之亦然。

宁林毫不犹豫地点了头,“我一直对鲁姐充满信心。”

他喜欢鲁盼儿是真,也是看中鲁盼儿的才能,“鲁姐以小博大,我也顺便赚些小钱。”

价格提了百分之十,岂止是小钱?

但是自己也得了实惠,只用十分之一的订金解决了燃眉之急,鲁盼儿也是满意的,“宁老板算得很准。”

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专门设计的图案只能专供霓裳羽衣,你要保证不把我订制的丝绸卖到别处。”

“那样,霓裳羽衣就把未来三年丝绸订单都交给我们。”

“好。”

“我们签订正式的合同吧。”

鲁盼儿先前在江南丝绸采购时,只是两人口头约定,并没有形成书面的合同,所以后来宁林单方面提了价她亦无可奈何。

这一次她亦有心做得正式些,不想宁林又抢到了前面。

看来宁老板不但用心琢磨生意,也把自己的心思摸得很透,鲁盼儿一笑,“我去准备纸笔。”

“我带来了。”

宁老板就在现场写了一份合同,把所有的约定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鲁盼儿看过,自忖未必能做到,将心里原本对宁林有些幼稚冲动的印象彻底抹掉,江南丝绸不愧在秀水街做得最大最火,宁老板绝对是个不可觑的人呐!

她签了字,“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张宁的两只眼睛一直在两人之间滴溜溜地打转,这时拍手笑了起来,“太好了,生意谈成了!”

又拉起鲁盼儿,“我们一起去吃饭庆祝吧。”

鲁盼儿原不打算去,“店里还有许多事呢……”

“再忙也要吃饭的,”张宁才不松手,“以后江南丝绸和霓裳羽衣要一直合作下去,我们也得常来往呀……”

鲁盼儿便被张宁拖着去了离秀水街不远的一家饭店,见她熟门熟路地进了后厨,端出火腿炖甲鱼、黄山炖鸽、杨梅丸子、蜜汁火方几道菜,亲热地将筷子递过来,“我爷爷当年机缘巧合拜了有名的徽菜大厨为师,学了一手好厨艺,又将手艺传了下来,我爸爸哥哥先前都在国营饭店工作,现在出来开店——这是我大哥做的,你尝尝怎么样?”

原来这店竟是张宁家开的。

鲁盼儿举箸品尝,“你们家的徽菜果然地道,娴于烧炖,浓淡相宜,这炖鸽又最养生,我特别喜欢呢。”

“鲁姐,你还懂徽菜呀!”

张宁由衷地赞美。

“当年徽州商人遍天下,他们谈生意、应酬或是聚会时必要摆上一桌家乡菜,由此徽菜也遍布天下了。”

杨瑾博学多识,又特别注重生活乐趣,时常带着一家人到饭店品尝美食,徽菜自然也吃过几次的,因此鲁盼儿不仅知道徽菜以烧、炖、蒸菜品闻名,就连历史由来也晓得几分,此时便娓娓道来。

“我们家祖上正是徽州商人!”

张宁便搬着手指头,“我家大哥跟着父母在一起开饭店;二哥另立门户;三哥做运输生意;大姐跟着姐夫卖早点,只有我最小,没什么本事,在家里打打杂。”

“你跟宁林在一起,将来一定能成为做生意的好手。”

张宁以后自然要与宁林一道做生意,因此听了这话很开心,“宁林说他很佩服鲁姐,我以后也要向鲁姐学呢。”

其实宁林还有一句话,张宁没有说出来——鲁姐将来会是他们最大的对手。

张宁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