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9

分卷阅读299

    没有什么。

可故意给自己抬价,就不应该了。

不过,鲁盼儿气归气,却还是很快压下了。

宁林比自己小,而且也诚心地帮助过自己,这一次就算了。

当然,如果再有下一次,自己绝不会让他了。

不久之后,鲁盼儿在秀水街上又找到了一处店铺,将针织衫与丝绸服装分成两家店,这样每家店的东西都更有独特的风格,更吸引顾客。

鲁盼儿生宁林气的同时,也很气房东。

虽然合约还没签,但他们明明已经商量好了,只宁林一句话,房东就想自己每月再加二十元,不守信用——租房子就是受制于人。

气愤之余,租罢铺子,鲁盼儿看看存折,在秀水街的另一面又买下一处房子——秀水街一定会扩张的,现在不管向哪边扩大,自己都会有一间铺子能成为新的商铺中心。

陈建国已经是帮鲁盼儿装修好几处房子了,这一次又被她找来就笑,“你挣的钱都买房子了吧,买这么多有什么用?

住也住不过来,只能空着。”

“我也是被房东气的……”

鲁盼儿就说:

“你别看这房子现在空着,等秀水街扩大了,自己做生意再方便不过,就是租出去,每个月的租金也不是小数儿,过日子尽够了。”

陈建国若有所思,“这房子多少钱呢?”

“一万五千元。”

“班长,你说我是不是也应该在这儿买一处房子呢?”

这几年陈建国打工挣了不少钱,除了供弟弟们读书,都交给春妮存在银行里,算起来已经够买一套秀水街的房子了。

自己家买房子,鲁盼儿很容易就做出决定了,杨瑾一向不管她经营的事,但是到了陈建国这里,她不由患得患失起来,“嗯,我想想——我觉得买了房子不亏的,可是万一……

有一年杨瑾的同学们聚会,大家还讨论过房子,结果是这样的……”

鲁盼儿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建国,“这么大的事你还是跟家里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吧。”

“我妈和春妮都听我的,”建国想了想,“我在北京打工,每天就是建房子、装修房子,既然到处都在搞基建,秀水街肯定还会扩大。”

“班长,既然你觉得买房子对,我就跟着你买!”

陈建国下了决心,鲁盼儿就陪他看了半天房子,这一带她本来就熟,最近为了买房又细细访过,很快就帮他选定了一处房子,离自己新买的店铺没多远。

建国先交了定金,又给春妮写信邮钱过来,没多久,房证就办好了。

这时鲁盼儿的房子已经装修完毕,建国又给自家装修,然后他就带着兄弟们住了进来。

过去他们打工一向居无定所,有活儿时住在雇主家,没活儿时则要住旅馆,有时为了省钱也会有公园里对付一夜,吃饭更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有了这个房子,生活方便多了。

放暑假的时候,他还将陈婶儿、春妮和女儿小娜和三个弟弟都接到北京来,一家人逛逛京城。

当然,他们最先到鲁盼儿家里作客,因为带来的新鲜玉米、菜、水果、新杀的鸡、鹅好多东西,要赶紧送来才行。

大家一起做了好多菜,将大餐桌摆得满满的,一半是在北京买的鱼、rou、南方的竹笋等等,一半是从红旗九队带来的鸡rou、煮玉米、陈家园子里的菜……

“呀!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菜!”

许琴今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她实习的部队医院,眼下还没到正式参加工作的时间,鲁盼儿就让她在家里休息几天。

今天她本来要下厨的,可是却没抢上去,只好负责看小娜,如今她抱着小娜东转转,西看看,“可惜你太小了,什么也不能吃,阿姨给你兑点桔子水喝吧。”

“真是感谢许军医呀!”

陈婶儿笑着向许琴说:

“要是没有你,就不可能有小娜。”

当年宋春妮在部队医院做了手术,回家后没多久就怀孕生下小娜,陈婶儿见不到大孙子,把一腔心血都放在孙女儿身上,再疼她不过了,这次过来,还特别给许军医带了家乡的土产。

“这个功劳可不能算我的,我是外科医生,春妮儿是在妇产科住院做的手术。”

许琴赶紧笑着摆手。

“那我们也感谢你,当然还有盼儿,还有杨老师、跃进……”

陈婶儿说着给大家挟鹅rou,这次她带来五只鹅、五只鸡,“这都是我养的,出门前才杀了,建国说你们家有冰箱,多带点不怕坏的。”

“虽然有冰箱,可还是新鲜的最好吃,”鲁盼儿吃着从红旗九队带来的东西,说不出的高兴。

这两年因为做生意,她一直没回老家,心里十分想念,“听说小春婶儿带着大家种了许多果树?”

陈婶儿告诉她,“是呀,附近的山坡都种上了呢,有桃、杏、李子、苹果、梨……

好多种。

不过还没结果,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苹果等八年呢。”

春妮又说:

“小春婶儿带着大家种果树,每次社员们嫌太苦太累不想干的时候,她就说,别看种果树两三年之内看不到钱,可果树种成了,就成了聚宝盆,源源不断地生财,要是树种得够多,我们红旗九队家家都能成万元户!

大家就鼓起劲儿上山干活儿了。”

“小春婶儿可真了不起呀!”

杨瑾感慨万分。

建设却说:

“小春婶儿一直表扬杨老师和鲁老师有学问,给我们邮了怎么种果树的书,我们就是按照书本的办法种果树的。”

毕竟是红旗九队出来的,大家说了果树,又说水田、旱田……

不知不觉就说到了生产队的学生们,建党是九队土生土长的第一个大学生,今年毕业分配到襄平县高中当老师,开学后就正式上班了。

再接着就是丰收和丰美,正在读大学二年级;下一个是王家的小柱,去年考上了农学院;再就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建立……

建设就不好意思地说:

“只有我不争气。”

他与丰收丰美同岁,也是同一年参加高考的,不过当年差了一分没考上大学,复习之后第二年因为志愿报的不好,虽然过了最低分数却也没能上大学,今年跟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第三次参加高考,“如果再考不上,我就回家种田。”

建设早就就要回家种田了,还是建国劝他二次复读的,现在就拍拍他的肩膀,“这次考上当然好,考不上也没什么,反正我们努力过了。”

鲁盼儿也鼓励他,“考没考上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不管将来干什么工作,都要继续学习,有空儿多读书。”

建国就说:

“可不是,杨老师这么有学问了,还要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