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8

分卷阅读248

    的头,又去看梓嫣,“陈奶奶可真喜欢你们俩儿——要是能有这样一对孙子孙女儿,该多好呀!”

“其实我也有大孙子了,万红英生孩子的时候我带了十只鸡、一百个鸡蛋去伺候月子,可是她一满月就把我赶回家了,现在也不带孙子来看我……”

鲁盼儿前些时候见过陈建军和万红英,可是她一句也没在陈婶儿面前露,眼下只笑着说:

“等宋老师生了孩子,陈婶儿就得帮忙了。”

“我也盼着春妮快点儿生呢,可她就是没有一点动静,”陈婶儿压低了声音,“你说春妮会不会不能生养?”

算起来建国和春妮结婚就要满四年了,现在还没有一儿半女,倒是后结婚的万红英已经生了儿子。

不过,鲁盼儿小声提醒,“今年秋收后让建国别出去了。”

这些年建国在家的时候少,出门的时候多,也是没有办法,家里供三个学生,花销大,他要挣钱呢。

但是陈婶儿也下了决心,“你说的对,今年冬天说什么也不让他出去打工了!”

“明年陈婶儿就抱孙子了。”

陈婶儿笑得脸上开了一朵花,“要是能像梓恒和梓嫣这样又好看又懂事就好了。”

“一定能的。”

鲁盼儿笑着提醒她,“春妮可是又漂亮又聪明的呢,建国也不差,他们的孩子肯定出众。”

陈婶儿最信鲁盼儿的话了,放下心事笑着说起了闲话。

“对了,你还没见过你后奶吧?”

鲁盼儿不解地问:

“她不是在监狱里吗?”

“前些时候回来了,听说是因为生病办理保外就医,如今就在家里住着。”

“噢,我竟然一次也没看到呢。”

“她现在不大敢出门,更不敢惹是生非,只怕被重新抓进去。”

陈婶儿就叹道:

“挣的钱都被没收了,地也没分到,什么都没有了,又可气又可怜。”

“你二婶儿和大龙没法子,只得容她在家里住下。

只是可惜大龙了,已经说好的对象黄了——也不怪人家姑娘,谁能愿意跟犯罪分子住在一起过日子?”

陈婶儿年纪越大越喜欢唠叨,如今建党在省城上大学,建设和建立也都上学,建国又外出挣钱,春妮上课,鲁盼儿回来后她正好有了说话的伴儿,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把生产队里,生产队外,只要知道的事都讲了一遍。

吴红在娘家住了一年多,最后还是回了襄平县,婚也没离;吴革复习了两年也没考上大学,现在到了小学当老师,正说着对象,所以吴寿山再顾不上给大儿子吴强找媳妇了,只能让他一直打光棍;王大娘娘家的侄女,就是当初看上跃进的那个,已经结婚了,嫁得还不错……

鲁盼儿笑眯眯地听着,老家的琐事让她觉得很亲切。

第187章套得住狼

七月初,鲁盼儿陪着丰收丰美参加高考后带着双胞胎回红旗九队住了几天,然后姐弟几人便收拾东西准备回北京了。

社员们都来送她,鲁盼儿十分不舍,“真是没住够呢。”

小春婶儿就笑,“这是你的老家,什么时候想回就回!”

再想回来恐怕又要过几年才行,鲁盼儿热情地邀请大家,“你们有空儿去北京玩吧,我带你们去看天安门、故宫、长城……”

北京实在太远了,火车票又很贵的,谁能随便去玩?

大家都笑着摇头,“吃过你带来的外国饼干,看过你带回来的照片,就已经挺好了。”

来接鲁盼儿的田翠翠就说:

“以后我一定要去的!”

“你家是万元户,我们可比不了。”

“有啥比不了的?”

田翠翠就说:

“过去谁比我家穷?”

小春婶儿笑着说:

“翠翠说得对,过去红旗九队一直比别的生产队富裕,现在可不能被拉下来——我们也得想办法早些致富!”

小春婶儿也上了车,她顺路去化工厂送抹布。

拖拉机突突地离开了红旗九队,社员们招呼着,“有空儿就回家呀!”

“哎,有空儿就回!”

鲁盼儿一一答应。

小春婶儿还想着刚刚的事,“翠翠,你做生意早,攒下本钱,现在又买拖拉机又开商店挣钱,成了万元户,大家都羡慕。

我们九队又不一样,分田之后家家日子是比过去好,可也没好太多,我想着带大家一起凑些本钱也做点儿什么。”

前边的田翠翠赶紧扭过头,“大家凑本钱做事儿肯定不能成。

小春婶儿你可不要张罗,事情办不成赔了钱反倒落埋怨。”

“你怎么知道不能成呢?”

“商量的人一多,事儿就难办。

为什么要包产到户,就是这个道理。”

田翠翠说:

“我们家生意上的事都听我的,我爹、我娘、我哥、我嫂子、还有郑峰说了都不算。”

“要是听他们的,拖拉机到现在还买不成呢,更别说其它的事了。”

“一家人都这样呢,更别提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了。

自从包产到户之后,我们八队一次社员大会都没开成。”

“你说的是有道理,”自从包产到户后,种田、交公粮都由社员们自己安排,生产队的责任少多了,也就很少召开社员大会,但是小春婶儿想了想,“不过九队与八队又不一样。”

“八队过去整天弄些没用的不好好搞生产,包产到户各家给自已干活儿,粮食产量增加的就多。

不过,大家日子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也只有像你这样有本事的才成为万元户。”

“我们九队过去工分就高,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变化没有八队大,更没冒出万元户,所以我得带着大家一起想办法。”

鲁盼儿听了一会儿,还是支持小春婶儿,“最重要的是,九队社员们大部分都很团结,也都信任队长。”

田翠翠想想也承认,“小春婶儿张罗着做事,大家还能听的。”

“就是不知道做什么好,”小春婶皱起了眉,“买拖拉机、开商店田翠翠已经做到了前头,我们总得另想一样。”

“要么你们也开一个粉条作坊?”

田翠翠就说了自己的打算,又马上给小春婶儿算出一本帐,“大家一起做粉条,做好了我还可以帮你们运到襄平县,联系卖货。”

“九队水田多,旱地多半种玉米,土豆种的不多,做粉条不如八队方便。

若是从别的地方买土豆运回来做,就要投本钱,赔了可怎么办?

我还是要想一个最适合我们生产队的法子。”

小春婶儿摇摇头,若有所思。

虽然搬到了北京,可鲁盼儿的户口在九队,心也还在九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