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0

分卷阅读110

    学们。

许琴正带着大家打扫教室,见了人就惊叫了一声,跳起来拉住鲁盼儿,“班长,你来了!”

鲁盼儿点点头,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糖分给同学们,“我结婚了,请大家吃喜糖吧。”

大家都惊呆了,“班长结婚了?!”

“是呀,我已经满十八周岁了。”

许琴瞪大了眼睛,突然想了起来,“我们应该恭喜班长!”

同学们才想了起来,纷纷笑着说:“恭喜班长了!”

可是许琴又嘟起嘴问:“可是,班长,你怎么没请我参加婚礼呢?”

“那时候学校正放假,听说你回了北京,就没有通知你。”鲁盼儿笑着解释,又赶紧说:“等你们今年毕业了,都去我家玩几天,我陪你们看看农村。”

“这样的话,我就不生气了。”许琴说着,又细看鲁盼儿,“班长,你变了好多——比过去漂亮了,还有,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

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说自己比过去漂亮了,鲁盼儿照镜子的时候也发现自己的确很美,不只是因为换了发型,穿了新衣服,而是真正的甜美动人——从心里向外面透出来的,这是结婚带来的改变,许琴她们还都不懂呢。因此她只笑了笑,“我本来就比你大。”

“我也长高了许多。”许琴赶紧挺直了身子。

郑峰、赵剑等人都笑了起来,“许琴,你比班长差半头呢。”

许琴不服气,“我还能再长!”

大家都笑了,班级里热热闹闹的。

“是鲁盼儿吗?”

鲁盼儿一转身就看到了万红英嫉妒的目光,自己结婚时并没有通知她,不过她应该早听到消息了,也只当不知道而已。

不过,两人的矛盾没有必要让同学们知道,鲁盼儿就一笑,“正是我,来,吃颗喜糖吧,我结婚了。”

开学的时候,万红英穿着新做的毛料列宁服返校——班里虽然有许多县城的同学,可是没有一个人穿毛料的,而条件很好的许琴,也已经很久没穿新衣服了,她得意地想,自己一定会成为大家目光的中心。

可一进教室,她就看到了一件穿着毛呢大衣的背影,高高的个子,挺拔的后背,细细的腰,婶婶有一件差不多的大衣,但穿起来却没有眼前的人好看,而这个人……居然是鲁盼儿!

万红英盯着鲁盼儿,挑剔地打量着她。

可是,鲁盼儿越来越出色了,简直一点儿毛病也挑不出来。她不只穿着贵重的衣服,剪了漂亮的发型,更是容光焕发,美丽动人。

万红英僵硬地拿起一块糖,勉强说了一句,“挺好的。”

可鲁盼儿早转了过去继续与同学们说说笑笑。

难道自己一辈子都比不过鲁盼儿了吗?

不,万红英紧紧地握住拳头。

第89章殷切期望

杨瑾约好了时间,带着鲁盼儿去拜访师兄。

一见面,鲁盼儿就被张春煊副县长的儒雅风度折服了,张副县长与总是一脸严肃的万县长不同,与亲切和蔼的罗书记也不同,他看起来不像一个副县长,而是像一名学者。

杨瑾与他很像,不是长相相似,而是气质非常一致。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副县长看到鲁盼儿也赞许地点头,握着手笑道:“我就知道小师弟的眼光一直不错……”

鲁盼儿就不好意思了,小声说:“我没那么好吧。”

“你这是说我眼光不行?还是说小师弟眼光不行?”

鲁盼儿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了。

师兄就笑了,“小鲁有些紧张,我很可怕吗?”

“不是,我是第一次跟副县长离得这么近。”

师兄请她坐下,又给她倒了水,“是不是第一次喝副县长倒的水呀?”

鲁盼儿被逗笑了,“果然是第一次。”

“那这水有什么不一样吗?”

“还真没有。”她已经一点儿也不紧张了。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杨瑾拿出那几本书,“在一家旧仓库里找到的……”

“襄平县在宋代时期的历史资料,真是难得呀!这几年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最需要这些了。”张副县长珍爱地捧起书,“走,我们去书房吧。”

副县长家很朴素,甚至比不上小郭家,却有一个特别大的书房,书架把墙全遮住了,中间放着一张写字台。大家坐在写字台周围说话,鲁盼儿便知道了襄平县的许多历史事情,原来她的家乡襄平县曾经发生过那么多重要的事件,有过那么多风云人物……

鲁盼儿正听得入迷,杨瑾却笑着站起身,“我们该走了。”

张副县长抬起手腕看看表,“居然这么晚——是该走了,县委大院要锁门了。”说着打开书柜,拿出一个信封,“小鲁,送给你的。”

看起来里面装着钱和票证之类的,鲁盼儿赶紧摆了摆手,“我不要。”

“不能不要!”张副县长硬塞到了她的手中,长长地叹了一声气。“还是在抗战的时候,我跟着老师和师母辗转到了后方,他们把我当成亲儿子一样。现在老师唯一的小儿子到了襄平,不用说接到家里,就连公开承认都不能。”

杨瑾就笑着说:“我已经得到师兄很多帮助了。而且,这样对我们都更好。”

鲁盼儿能理解,“我结婚时舅舅没有过来,就是因为怕影响我。”

“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形势迟早会好转。”张副县长拍拍杨瑾的肩膀,“你在农村参加劳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读书。”

“我一直坚持学习,师兄上次给我的书目已经都看完了。”

“很好。”张副县长又转向鲁盼儿,“希望小鲁老师也不要被生活琐事缠住,还能不断进步。”

感觉到张副县长对杨瑾和自己殷切的期望,鲁盼儿就郑重地答应,“我会努力的。”

张副县长便将他们带来的东西提了出来,“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东西带回去。”

鲁盼儿当然不肯,“我们红旗九队是工分最高的生产队,家里不缺粮食,这是自留地里种的。”

“盼儿第一次过来,她亲手种的粮食,师兄务必收下。”杨瑾也说。

“小鲁第一次过来,我就破例了,”张副县长勉强留下东西,却严肃地说:“下次再来,什么也不许带了。我虽然停职了,可待遇和工资却还保留着,一个人根本用不了。”

师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鲁盼儿也没有看到其他人的照片或者用品,心里很是疑惑,却不好问,只能答应着,“我们日子过得也不难呢。”

“红旗公社偏是偏了些,但民风淳朴,还是不错的。你们就在那里好好学习,好好劳动。”

“好的。”

从襄平县回来,红旗九队的小学就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