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6

分卷阅读106

    买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就去了上海,顾铁山就在那边的部队,我们住在部队的招待所,还挺方便的。”

“吴队长要是知道你们去了上海,还不得气死?”陈婶儿就笑了,又一样样地问鲁盼儿,“这头发真俏,是在上海剪的吧?”

“是的,花了两元钱呢。”

“啧啧,剪个头发要两元钱!能买十几斤大米了!”

鲁盼儿就知道陈婶儿一定看不惯,会嘀咕的,便只笑着听。不料先前陈婶儿嘀咕是因为把鲁盼儿看成自家的人,现在鲁盼儿已经嫁了别人,她再管不到,便只感慨了一声就罢了,却摸了她的毛呢大衣问:“这是什么衣服,这么厚,又这么软?多少钱呀?”

“这是毛呢大衣,用羊毛做的,所以不要布票,一件七十七元。”

“刚结婚的新媳妇是要买点好衣服,生了孩子就不能再打扮了。”陈婶儿居然理解,可又好心地劝,“你们也要省着点儿花,以后要起房子、置办新家呢。”

“陈婶儿说得对。”鲁盼儿点点头,想起一事,“建国要是回来,陈婶儿告诉我一声,我想请他帮忙打一个相框放照片。”

“等他回来我就让他过去,”陈婶儿爽快地说:“打相框不难,他早就会了,你看我家的这个相框就是他新打的。”

聊着聊着,过去那点儿尴尬就都没了,俩人觉得比先前还亲香了。

快到中午时,建党带着建设和建立回家,看到炕上放着的糖眼睛都亮了,“鲁老师,这是什么糖呀?”

“这是大白兔、这是大虾酥、这是巧克力奶糖……”鲁盼儿笑着告诉他们,“上海有好多样糖果,还有卖杂拌糖的,就是把所有的糖都混在一起,我就买了点儿,大家都尝尝。”

“这些糖都金贵着呢,一天只能吃一块!”陈婶儿说着分给他们每人一颗巧克力糖,便将糖收了起来。

鲁盼儿也就笑着站起了身,“我该回家了,要做中午饭了。”

第85章咬牙切齿

杨瑾和鲁盼儿去了上海的消息像风一般从九队传播开了,社员们闻讯来到鲁家看新鲜东西,听新鲜事儿。

鲁盼儿就把上海买来的糖摆了一盘请大家尝尝,丰收丰美负责放留声机,还给大家讲原理,“这黑色唱片上面的纹路代表的就是声波,唱针一转,事先记录的声波就被放了出来,我们就听到歌了……”记录、声波什么的,听得大家一楞一楞的。

吃了糖,也听了留声机里放的歌儿,大家还是喜欢听鲁盼儿讲上海的事儿,“鲁老师,你们住在招待所的三楼,那水怎么能流上去呢?”

部队招待所每层楼两边都有洗手间,里面有冲水的厕所,还有洗漱的水池,用起来非常方便,鲁盼儿随口提过一句,就被大家置疑了,她就笑着说:“不用说三楼,就是二十四层楼高的上海国际饭店也一样有自来水,那是水泵压上去的。”

“二十四层?那得多高呀?”

“八十多米,听说是全国最高的楼。”

“那么高的饭店是做什么用的?”

“可以住宿,也可以吃饭,还可以开会……”

“你们怎么没在那里住呢?”

“上海国际饭店住宿要介绍信,所以我们就住到了部队招待所。”

“都是吴队长,卡着不开介绍信!其实你们出门与他有什么关系?又没花他家的钱!”大家议论纷纷,“吴家就是看不得别人的好。”

其实吴队长开了介绍信,自己和杨瑾就去了省城,反倒与上海无缘,鲁盼儿就笑着又说:“不过,我们吃到了国际饭店最有名气蝴蝶酥,外表很像蝴蝶的一种点心,又香又甜还很有酥脆感……本想带回来些的,但蝴蝶酥实在太酥脆了,这么久的路,拿回来肯定会碎成渣。”

蝴蝶酥,真是动人的名字,大家听着十分想往,“上海真不愧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什么都比我们这里强,要是能有福气去看看就好了。”

鲁盼儿就笑着说:“上海虽然好,可也不是什么都比我们这里好——上海人住的弄堂特别窄,吃的大米也比我们东北的差多了。”

正热闹着,吴队长媳妇来了,笑眯眯地问:“听说你们去了上海?”

吴队长几乎与自家撕破了脸,鲁盼儿没想到她能过来,但来者是客,也不好赶出去,便冷淡地点了点头,“坐吧。”

就有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吴队长不开介绍信,鲁老师都没住进二十四层高的大楼里,我们也就不知道那里是啥样的。”

小春婶儿生了孩子,性子更泼辣,直接就问了上去,“杨老师和鲁老师出门儿,又碍着吴队长什么事?介绍信是生产队的,又不是你们家的,为什么不开?”

吴队长媳妇讪讪的,“这不也没影响什么,他们一样出门了。”说着便拿起鲁盼儿正织的羊毛线,“这是在上海买的吧?化工厂现在也生产毛线了,吴红的公公分到了好几斤呢。”

在上海买的是纯羊毛线,而化工厂生产的应该是腈纶线,可是鲁盼儿懒得纠正她,就含糊地应了一声,“噢。”

“你这是要织什么呢?”

“羊毛袜。”

“鲁老师手可真巧……”

不管自己怎么冷淡,吴婶儿就是看不出来,在自家炕上坐着不动。

快到吃饭的时候,社员们就陆续回家了,吴婶儿见没了外人,才说:“鲁老师,你和杨老师去劝劝蔡颖吧,她搬到知青点儿不回家了呢。”

杨瑾和自己结婚之前,生产队里还有人劝他们俩把新房设在知青点儿,占下那处房子。

当初第一批知青到红旗九队时,队里很重视,挑离队部最近的空地给他们盖了三间砖房,到现在也不过几年时间,比许多社员的房子还要新,还要宽敞明亮,平时出入又方便。

可房子再好,但杨瑾和自己都没有占房子的想法,毕竟那是队里给知青盖的。他们已经是红旗九队的社员,以后分了宅基地,自己盖房子才是正理儿。

于是杨瑾就在结婚当天主动把知青点儿的钥匙交给了蔡颖,她是生产队的会计。

没想到蔡颖竟然搬了过去。

若是别人搬去了知青点儿,鲁盼儿肯定觉得不应该,但是蔡颖嘛,那又不一样,“她是知青,知青点儿就像她的娘家,她愿意回去住就回去吧,反正现在那里空着。”

吴婶儿当然不赞成,“她嫁了我们家,就是我们家的人了。”

“既然是你们家的人,吴婶儿怎么来找我呢?”

吴婶儿被噎得瞪着眼睛,半晌才说:“蔡颖要闹离婚,她不要脸了,我们家还要呢。”

鲁盼儿认识的人就没有离婚的,大家都觉得离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可是蔡颖要是闹离婚,却是有原因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