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7

分卷阅读57

    上,现在有了空闲,她拿出山楂洗干净,对半切开去了籽,再用竹签子穿好摆在平整的方盘子里,做了满满一盘后,用小火将白糖熬得冒出许多小泡泡时直接倒在山楂串上,盖了一块屉布放在外面,没一会儿就冻成了糖葫芦。

鲁盼儿拿起一根,咬下一颗裹了糖的大山楂,又酸又甜真是好吃,便招呼跃进,“你怎么还不吃呢?”

“女生才吃零食呢——再说我也不爱吃酸的。”

跃进是不爱吃的酸的,可是,“一年才做一次,总要尝一根吧。”

“不尝。”

鲁盼儿只得把糖葫芦收了起来,却又想到,“过几天再买一斤糖,你开学时我多做点儿糖葫芦,你替我送给许琴。”

许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放假前还托跃进捎来一本书——,鲁盼儿被保尔的坚强感动,也明白许琴鼓励自己的心意。

这时候没事,她又把书拿出来翻翻——因为已经看过许多遍,很多段落她都差不多背下来了,但还是喜欢看。

跃进见状也打开书包拿出书本学习,又说:“姐,别带了,多麻烦呀,再说许琴不爱吃零食。”

“你哪里知道?许琴最爱吃零食了。”鲁盼儿就说:“现在你调到了一班,没见她课间总吃东西吗?”

“没有,她在教室从来没吃过东西。”

许琴有一边吃零食一边看书的习惯,特别是晚自习前,从坐下开始一直到自习的铃声响了才会停嘴。鲁盼儿一笑,“男生就是粗心,你一定没注意。”

“她就在我前桌,我再粗心也能看到。”跃进不服气。

“也许现在她发现在教室吃零食影响不好,在家里吃完了再来上自习的吧。”

刚开学时城里学生和农村学生矛盾最深的时候,很多农村学生看不惯许琴在教室吃零食,还有人背后说了些不好听的话。

不过,鲁盼儿及时制止了他们。其实,她也不喜欢许琴在教室吃零食,但当班长总要公平,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不允许别人做。

吃零食不是好习惯,但许琴从来不在上课或者晚自习时吃零食,也不会影响别的同学。大家有意见,很大一部分都是嫉妒,因为班里只有许琴才有条件经常买零食吃。

没想到跃进又否定了,“也不是——她现在跟我们在学生食堂吃饭,还搬到了学生宿舍住,肯定没吃零食。”

鲁盼儿简直不敢相信,许琴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哪里能吃得惯学生食堂那样差的饭菜呢?那次到自己家里,不论吃住她其实都是不习惯的,只是努力不表现出来而已。她想了想,“许琴是个特别负责的人,她应该为了团结学生,努力与大家打成一片。”

“对,她特别关心同学,谁有困难都用心帮助……”

正说着丰收和丰美回来了,“秧歌可真好看,我们还买了桔瓣糖——姐,哥,你们尝尝。”

桔瓣糖是农家手工做的,桔红色的糖颜色和形状都与一瓣瓣的桔子特别像,看起来比水果糖要粗糙得多,也没有包装纸,不过便宜,一分钱五块,味道也很甜。鲁盼儿拿起一块含在嘴里,拿出了糖葫芦,“每人先吃一串,晚上我们烧鱼。”

丰美就笑着拿起糖葫芦,“过年的时候,好吃的可真多!”

吃了糖葫芦,双胞胎有样学样,也坐在炕桌前看书,jiejie和哥哥都爱学习,学习也都好,他们也不能差呢。

第43章大包大揽

初二早上,鲁盼儿就打开了缝纫机——年前赶着给大家做新衣服,倒没空儿扎抹布,现在正要把活儿做出来。

布都是跃进整理过的,鲁盼儿又做熟了,没一会儿就扎好了一大叠。

“一进院儿就听到缝纫机声了,”陈婶笑着走了进来,“还没到破五呢,你怎么就动起针线了?”

红旗九队这边儿有一个风俗,就是在初五之前大家只休息和玩乐,不能做活儿。男人不干农活儿,女人也不做针线,直到初五才能恢复正常。

“我们家不讲究那些的,”鲁盼儿就说:“家里的旧布碎布太多了,我就想在开学前都做完。”开学之后,虽然也能继续做,但时间就会少很多,而且,鲁盼儿思忖着,那时又会有人做新衣服了。

“那也不能一直干活儿,总要歇几天呀。”陈婶儿就拉鲁盼儿,“明天初三回娘家,还要去看看建国的师傅,我想去供销社买点东西。不如我们一起去逛逛?”

因为做衣服,家里的年货都是让跃进买的,鲁盼儿一直没出门,不由得有些动心,可是一转头看到那些旧布,还是摇摇头,“婶儿带建国他们去吧,要是人多,就用我家的自行车。”

“是要借台自行车,不过可以向别人家借,”陈婶儿说:“我是想带你出去散散心。”

“我不去了——倒是请婶儿帮我带一斤白糖。”

陈婶儿见状,知道劝不动鲁盼儿,便借了鲁家的自行车走了。

正月里没有做新衣服的,鲁盼儿专心做抹布,将年前攒下的旧布碎布都用光了。做好的抹布,打成了四个大大的包袱,她向陈婶儿借了自行车,与跃进两人把抹布送到了化工厂,换了一百多块钱。

还自行车的时候,她顺便告诉陈婶儿,“我在化工厂听到一个消息,正月十五那天襄平县要举办灯会。”

“现在又让办灯会了呀,”陈婶儿就说:“你还小,不知道过去的事。以前襄平县年年正月十五都要办灯会的,各乡——那时候不叫公社,都叫乡,都比着扎好看新奇灯笼,敲锣打鼓地到县城里□□,后来破四旧停了。”

“陈婶儿,你一定看过灯会——灯会很好看吧?”

“我是听你陈叔说的,”陈婶摇了摇头,“我没去过县城。”

“正好那天跃进开学,我想带丰收和丰美一起送他,也看看灯会是什么样的。陈婶儿既然没去过襄平县,不如跟我们一起吧?”

“襄平县那么远,天又这么冷,我就在家里,哪也不去。”陈婶儿摇着头,“灯有什么可看的?我们生产队也不是没有——对了,回头我让建国也给丰收丰美做两个灯笼。他跟了木匠师傅学了几个月,手比过去巧了,这两天正给建党、建设和建立扎灯笼呢。”

正月十五的晚上,九队的孩子们会提着自家做的灯笼出门玩,他们在村里跑来跑去,一盏盏的灯笼就像流星一样从这里闪到那里,大人们也会出门看看热闹。

不过,鲁盼儿在化工厂门口看到搭起的灯架子足有五米高,虽然灯还没有做成,但可以想象有多么壮观,根本不是红旗九队孩子们的玩意儿能比得了的。她还是很想去襄平看灯,也带着丰收丰美长长见识。

双胞胎从没去过县城,但是她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