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

分卷阅读4

    心上。

“不用了,不用了,”鲁满堂和王巧针异口同声地说:“杨老师已经很忙了,我们再想办法!”他们相信杨老师,是相信他有见识,懂得多,但是让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照顾孩子,却不会放心。

而且,杨老师与自己家非亲非故,没有那样的道理。

王巧针就说:“盼儿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学着做饭、带着弟弟meimei们过日子了,丰美也该学学了。”

丰美和丰收是双胞胎,丰收是哥哥,丰美是meimei,可是有了家务,第一个想起来是还是丰美。不过农家就是如此,男人是主要劳力,在田里辛苦一天,回家后就不会再做家务了,而哪怕王巧针这样的妇女队长下田做了一天的农活,回到家里也一样要担起大部家务的。

很多事情不可能一下子都改变过来,而且,丰美学着做些家务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杨瑾便笑着起了身,“那我就走了。鲁盼儿聪明肯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王巧针站了起来送客,“盼儿真就如杨老师的话才好呢。”

鲁满堂落在后面,“杨老师,你的烟忘在桌上了!”说着几步赶上来将烟盒递过。

杨瑾摆摆手,“这盒烟是别人送给我的,我不吸烟,鲁副书记就留着吧。”其实烟是杨瑾刚刚买的,为了与鲁副书记更好的搭话。

鲁满堂是直肠子的人,哪里能想到这么多,“那我可收下了,还是大前门呢!”他虽然是公社副书记,一个月有三十二块九角钱的工资,但从来舍不得买三角八分一包的香烟,就连一角多钱的大生产也不过偶尔买一盒,多半时间都是卷了自家种的烟丝吸。

杨瑾迈出屋门就看见鲁盼儿正在洗碗,赶紧擦了手上的水走过来相送,“杨老师要走了?”

“走了。”杨瑾答应着,又向鲁家夫妇笑着摆手,“不送,不送。”

鲁满堂就向女儿说:“杨老师让你还继续读高中呢。”

“那家里怎么办?还有丰收和丰美……”

王巧针就笑了,“你就听杨老师的话继续上学,家里的事我和你爸自有办法。”

鲁盼儿就笑了,她很喜欢上学的,也憧憬着杨老师说的大学,“太好了!”

杨老师看着鲁盼儿亮闪闪的眼睛,心里也特别地高兴,自己成分不好不可能上大学了,但是他希望鲁盼儿能去,抬手就要拍鲁盼儿的脑袋,半路上却收了回来,虽然在他的心目中鲁盼儿就是一个小女孩,但其实现在她已经长大了,自己不好再拍她了。于是他便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抽出钢笔,郑重地说:“鲁盼儿,上了襄平县高中后一定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只笔鲁盼儿认得,杨老师一直带在身上,每次杨老师抽出笔拧开笔帽写字的时候,她都觉得好看极了——杨老师好看,笔好看。写出来的字也好看。

现在这只笔要送给自己了!鲁盼儿说不出的激动,双手接过笔认真地点头,“杨老师放心,我一定年年考第一!”

第3章公社初中

农忙假的第一天,鲁满堂一大早抓了几个凉玉米面饼子骑自行车先走了。

他是公社主管农业的副书记,不可能每天都留在红旗九队,今天就要去别的队抓春耕。

王巧针带着几个孩子吃了饭,听队里上工的钟声响了,招呼大家一起出了门。到了村头,陈队长安排今天的农活儿:男人们犁田,王巧针领着妇女们播种;鲁盼儿与跃进算半个劳力,跟在播种的大人后面施肥;丰收和丰美一群孩子给耕牛割草……

一连苦干了几天,红旗九队在全公社第一个全部完成春耕,但这时候水稻又到了追肥、灌水的时候,队里安排大家轮流看管水渠……每天的活计都不少,春天最忙的时候过去,农忙假也结束了。

鲁家的孩子们重新背起书包上学,双胞胎就在队里的小学,出家门走几分钟就到了,并不急着出门。鲁盼儿和鲁跃进要去的公社中学在二十里外,因此要先走。

村口的大榆树下面,七八个学生汇集到一起,鲁跃进就和男孩子们打打闹闹地混在一起。鲁盼儿一个落了单,跟在他们后面。

小时候弟弟总喜欢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现在他长大了,更喜欢与男孩子在一起玩,鲁盼儿也不在意,虽然九队只有她一个女生,但是到了八队,她就能遇到田翠翠。

田翠翠是鲁盼儿的同班同学,也是她的好朋友,她一时既往地在路边等着鲁盼儿,见了面就急忙说:“你爸今天到我们生产队了,听说要给我们队修水渠。”

“我也听我爸说了,今年农业学大寨会战,就是要把水渠修到八队,让八队也有水田,可以种水稻。”

“那可好了,将来我们八队的人家也有大米吃了!”

“哼!”冷不防一旁有人说:“你们家没有大米,不等于我们八队家家都不吃大米。”

田翠翠就涨红了脸,“万红英!”

万红英也是八队的,也与鲁盼儿、田翠翠一样是红旗公社初中的学生,还与她们同班。因为她爸爸是八队的队长,伯伯是县里的干部,她家里条件好,性子也傲,平时说话特别咬尖儿。

鲁盼儿跟万红英关系平常,可她是班长,怎么也不能看着她们吵起来,赶紧拉住田翠翠说:“其实田翠翠不过是随口说的,并不是说八队家家都没有大米吃——我们九队虽然种了水田,但其实每年每家能分的大米也不多,不能天天吃大米饭,还有的人家自己舍不得吃,把大米都换了玉米高粱,毕竟一米大米能换二斤玉米或者高粱呢。”

“而且我听我爸说,八队修了水渠,也要把旱田改成水田。八队人多地多,没准儿到时候比九队种的水稻还要多。”

万红英一向心高气傲,最不喜欢听到别人比她强,只要有人提到九队的日子比八队过得好她就很不高兴,听了鲁盼儿的话心气就平了,“过年的时候,我大伯让我堂哥开着车给我家送了五十斤大米五十斤白面,就是不改水田,我们家也经常吃大米白面。”

其实万红英的大伯送大米送白面都是给万红英的爷爷奶奶送的,而且万家有十几口人,五十斤大米五十斤白面哪里够经常吃?可是田翠翠却把嘴闭得紧紧的,万红英大伯是县里的干部,爸爸是生产队长,要不是鲁盼儿拦住,自己就得罪她了,那可是给家里招祸呢。

万红英见田翠翠一声不吭,老老实实在低头走路,心里着实得意,就又说:“我爹说让我初中毕业了继续上高中,到时候我就到襄平县城了,周末还可以去我大伯家,县城里有百货商店、电影院、饭店……你们要是去县城可以找我,我带你们逛。”

鲁盼儿就说:“我正要告诉你们,我爸也让我上高中了。”又推田翠翠,“要不你也跟你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