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花瓶女配开挂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6

分卷阅读66

    过饭了,但是酒宴上的饭,那哪里算是吃!

一道鲢鱼豆腐鲜香可口。

以陈酿蒸熟的无骨鱼一点都不寡担。

看着只是普普通通的白菜汤,一入口简直让人的魂都飞到天外天去。

齐仲勋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吃了多少,反正,他开始觉得,过去二十多年,他吃的饭菜那都是家里粗使丫头做的,哪里叫饭,喂猪,估计猪都不乐意吃。

家里是不是新换了厨娘?

齐仲勋决定,就按照自家老管家梅叔的工资给这个厨娘,一定让她像老管家似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在自家干活,绝对不允许起一点外心。

等第二日,想了一肚子笼络人心法子的齐仲勋知道,原来他心心念念的厨娘竟然是武圆圆。

齐仲勋:“…”

三天后。

齐仲勋出去和刘夏应酬,看着满桌子的菜肴,回味了下今天中午刚享用过的醉鸡,喃喃自语:“你说,要怎么留一个随便能和加布里这样的人合作,轻松赚八千块,一才学相当出众的女人,永远留在我家做厨娘?”

刘夏很随意地道:“你娶她呗!”

齐仲勋张了张嘴,冲刘夏翻了个白眼。

他这段时日诚然是被花样繁多,越来越美味的美食迷得不要不要的,但是,他不会为了口腹之欲出卖自己好吗?

又三天后,杨玉英领着武圆圆去杭安书院蹭课,准备先让她熟悉熟悉。

于是,当天的饭原来的厨子做的。

齐仲勋中午只喝了半碗粥,下午饿得不行,居然看见点心还不想往嘴里填。

他忽然就觉得,为了口腹之欲,出卖自己万万不能,可为了生命之大事,出卖一下,那似乎,似乎。…咳咳,还是不行。

又如是数日,齐仲勋忽然发现周家的那小纨绔居然登堂入室,跑他们家饭桌上来了。

这小子的目的再明显不过,根本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是为了武小姐而来。

齐仲勋不自觉暗地里观察了半天,还是无法确定武小姐究竟对周石飞是个什么样的心思。

这姑娘也奇怪,有时候看见周石飞就脸红。

话说,齐仲勋自以为无论身份,地位,财富,还是言谈举止,无不超出周石飞甚远,论相貌,二人不同类型,但也不能说他就比周石飞差。

周石飞生得精致,男生女相,虽并无脂粉气,却少几分阳刚。

他却是剑眉秀目,斯文中同样英姿挺拔。

武圆圆小姐面对他时虽性情一样多变,却都是落落大方,何时有过小女儿的娇态,偏偏面对周石飞,那感觉就是不同。

齐仲勋陡然察觉自己这点小心思,登时无语凝眉——这都什么跟什么!

他最近真是太闲了,还是赶紧工作去。

第六十五章奋进的外室(18)

周石飞与齐家二公子之间的暗潮汹涌,武圆圆没察觉,杨玉英懒得理。

她们‘两’个姑娘最近是真心忙。

杨玉英托了个口碑好的牙行,又请齐二公子帮忙,这才买了一处离齐家很近的宅子。

面积不大,就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主要是地段好,前面是朱雀大街,后面临知府衙门。

和杭安书院只隔着一条街市,左近鸿儒遍地,白丁一个也无。

刘氏一开始知道,小小一座宅院竟然要足一千一百元,还吓得心里扑通乱跳,一个劲想阻止女儿,可来过两次,碰见邻居家的小孩子背书,又看到邻里几个女孩子穿著书院学生服出入,她就松了口。

等到知道隔壁住的是杭安书院的先生,还有著名书法大家一类人物,刘氏简直想砸锅卖铁也要买房子了。

虽说只是个乡下妇人,但刘氏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从她知道女儿竟又开始读书的反应,便看得出这是个对知识十足敬畏的女性,为了这些优质邻居,房子卖再贵,她也会觉得划算。

也确实很划算,要不是有齐家的关系,杨玉英想帮武圆圆从这地方置办产业,那真纯属做梦。

宅子买好,武圆圆自己盯着装修和搬家。

杨玉英也不给提意见,毕竟之后是人家娘俩常住。

只是武圆圆母女都节省,宅子本来就连家具一起卖的,她们也不嫌家具旧,能用的接着用,再添置些生活必需品便好。

第二件事更重要,武圆圆开始准备杭安书院的考核了。

杨玉英按照自己曾和武圆圆说过的计划,慢条斯理地安排她读书的进程。

大顺朝的书院,以前招收的学生都是全才,一门功课不合格,那就不要想入读。

还是现在在位的这位皇帝改革新政以来,科举有了极大的变化,在三年前,科举取士考中进士,也就拿到了做官的资格,但是现在,科举取士之后还要参加国考。

若是考户部的官员,考题就偏向数学。

若是考刑部,考大理寺等,那么考题中占据大比例的必然是大顺律。

想谋官,谋一个好位置,那真是要看看自己哪一方面有专长才行。

哪怕科举取士没考中进士,只要过了秀才一关,一样有机会参加国考,但必须在特长方面很引人注目才成。

也正因为这个,大顺各大书院也开始招收‘特长生’。

虽然科举目前来说,还只是男人们有资格参加,但是各地书院既然已经开始招女学生,无论能不能科举,录取方面,明面上到还一视同仁。

杭安这边比起京城和登州府,女子入学的更多些。

杨玉英借着,把相关资料都调阅出来仔仔细细研究过,就领着武圆圆去蹭课。

上了第十天课,武圆圆在数学,化学各个科目上进步不小,已经差不多能追得上杭安书院丙班的进度,虽然丙班都是启蒙不久的新生,可杭安书院的新生也不容小觑。

杨玉英都觉得颇意外。

不过,杂科里的农学,是武圆圆学起来最轻松,她也最喜欢的,同时最有天分的一门学科。

这姑娘嘴上不提,懵懵懂懂的也没怎么表现,但是只有农学一科,她会主动想办法占最前面的座位,连教农务的先生卢广,都对她印象深刻,哪怕知道她还没考上书院,现在是借书院山长的关系来蹭课,对她的印象还是颇好。

只能说,系统还真没出错,所谓时盟的预测也极有道理。

杨玉英这回做任务心态比较轻松,虽说如果武圆圆不做农学家,不做海蓝星现代农业的奠基人,有可能会出现大顺农业发展滞后,甚至出现一点千千万万百姓没饭吃,饿肚子的危机,但这并不是不能扭转。

农业科学方面的知识,杨玉英的数据库里不知有多少,到了她和元帅的年代,一瓶营养剂浇灌出的土地,三五亩就能生产出养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