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读书网 - 经典小说 - 丧夫后,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在线阅读 - 丧夫后,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110节

丧夫后,她把侯府小反派养成大佬 第110节

    毕竟是亲儿子,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当年的愤怒也早就烟消云散了。只是,失望是真的。

    焦康盛应了一声,然后跟着皇帝往御书房走。进了御书房皇帝坐下,焦康盛连忙上茶,皇帝接过来喝了一口道:“当年出那事儿的时候,他多大?”

    焦康盛想了想,“应该是四五岁的年纪。”

    皇帝嗯了一声,焦康盛看了他一眼,小心地说:“七皇子看着是个纯善的。”

    想起七皇子对那老太监的维护,皇帝嗯了一声,“算是有点可取之处。去安排吧。”

    焦康盛应了一声,出去安排给七皇子的院子添置东西。这边,破败的院子里,七皇子站在那里动也不动。自从皇帝走后,他就这样站着。

    “殿下,皇上没有怀疑,不是挺好的?”老太监知道他心里难受,轻声在旁边劝。

    “我想…他至少跟我说句话。”但是没有。

    李景熠心口如塞了一堆石头,又堵又疼。

    老太监见他这样,心疼得眼泪都出来了,抹了下眼泪他道:“殿下,皇家无亲情。”

    “我知道。”李景熠看着院子外边的天说:“永宁侯夫人说,不必为了不在乎你的人心伤,不值得。”

    “是啊,侯夫人说得对。”老太监连忙道:“以后那些人就会知道,您是多么的优秀。”

    李景熠迈步走到石桌边,给自己倒了杯水,道:“我就是我自己,没有必要为了那些不在乎我的人,证明什么。”

    这也是永宁侯夫人跟他说的。

    老太监见他脸上没有了之前的伤心,笑着说:“我家殿下都是对的。”

    李景熠听了他的话,忍不住笑。

    这时,门口传来响动,老太监去开门,就见外边站了一排宫女太监,手里都拿着东西。为首的一个太监道:“这是皇上让给七皇子送过来的。”

    老太监听后一副惊喜又慌乱的样子,连忙让他们进来。而李景熠见到他们,脸上又换上了呆呆的表情,一直到那些太监宫女离开。

    “从今天开始,不要跟永宁侯府的人联系了。”七皇子小声跟老太监道。

    老太监连忙点头,“老奴知道。”

    此刻他们主仆内心期待又忐忑,期待未来不一样的人生,忐忑期望的事情成空。

    第222章 看上了西北的军权?

    皇帝去了七皇子的住处,并给他改善了环境的事情,唐书仪当天晚上就知道了。太妃就是从宫里出来的,在皇宫自然也有人,同一时间,她也得到了消息。

    第二天,她就递牌子进宫,跟皇帝商量过继的事情。进了宫,她没有先去御书房见皇上,而是先去了自己之前在宫里的住处。看着一尘不染的宫殿,太妃唇角挂了冷笑,这位皇帝啊,真真是喜欢做面子上的事情。

    按说她出了宫,她原来的住所就应该给皇帝的妃子住,但皇帝却留了下来,而且让人每日打扫。任谁都得说,皇帝与逍遥王兄弟情深啊!

    在宫殿里待了一会儿,她就起身去御书房。路上,经过一个池塘,她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儿,在湖边呆呆地站着。她走过去站在男孩儿身边,问:“你看什么呢?”

    男孩儿扭头看了他一眼,又回头道:“里面有鱼。”

    太妃看着池塘里的鱼,脸上带了笑,“喜欢吗?”

    男孩儿点头,“喜欢。”

    太妃问:“为什么?”

    男孩儿抬头看着她答:“快活。”

    太妃听了他的话,站在那里愣了一会儿道:“我儿子以前也喜欢站在这池塘边看鱼,但他说,池塘里的鱼,没有外边大江大河里的鱼快活。”

    说完,她摸了摸男孩儿的头又道:“今日风大,快回去吧。”

    男孩儿点头,然后看着太妃离开。

    到了御书房,皇帝似乎正在等她。坐下后她道:“刚才在池塘边上见到个孩子,我想起了承允,小时候他也喜欢站在那里看鱼。”

    皇帝一脸缅怀,“承允打小就喜欢那些花儿啊、草儿啊、鱼儿的。”

    太妃笑了下,“我今日来是想跟皇上商议,给承允过继孩子的事情。”

    “朕已经通知宗室了,让各家把适龄的孩子送过来,您看看。”皇帝道。

    太妃点头,“这事儿也得讲个你情我愿。”

    皇帝:“您放心吧,各家都愿意着呢。”

    那可是一个亲王爵位。

    太妃嗯了一声,“这事儿也要讲缘分。”

    皇帝说了声是,两人又就过继的细节聊了一会儿,太妃就告辞离开了。她走后,皇帝问焦康盛:“太妃刚才见了谁?”

    “奴才去问问。”

    焦康盛说着退了出去,不一会就回来了,回禀道:“太妃在池塘边碰到了七皇子,两人说了一会儿话。”

    皇帝皱眉,“说什么了?”

    焦康盛摇头,“离得有些远,跟着太妃的人没听到。”

    皇帝嗯了一声,继续看面前的奏折。

    ………

    唐书仪今日约了谢二夫人到家里来,今日天气有些阴沉,却凉快得紧。唐书仪让人把侯府园子里的凉亭收拾一下,打算跟谢二夫人在那里聊天。

    早膳后没多长时间,谢二夫人就带着女儿来了。唐书仪笑着把她迎进屋里,心里却是在疑惑谢家的意思。据她了解,谢家适龄的姑娘里,谢大夫人的女儿谢燕华,年龄跟萧玉宸相当。

    大家族的联姻,若是能嫡长女与长子嫡孙结合,是最好的。但这次下帖子的是谢二夫人,且她带来的女儿,是比萧玉宸小了好几岁的谢熙华。不过,这谢熙华倒是跟萧玉铭年龄相当。

    想到这里,她忽然神色一顿,谢家不会就是想跟他二儿子联姻吧?

    为什么啊?

    倒不是觉得二儿子不如大儿子,而是世人的观念里,萧玉宸可以袭爵,这条件就可以超越大多人了,一般人都会选他。

    她的脑子一时九曲十八弯,但脸上却是不显,笑着跟谢二夫人说话,眼睛还不时地观察谢熙华。就见小姑娘坐在那里脊背挺直,目不斜视,与萧玉珠说话的时候,也是温温柔柔的,端的是一副大家闺秀模样。

    对此,她不能评判好还是不好,古代的大家闺秀都是如此。

    而谢二夫人对女儿今天的表现很满意,女儿把端庄贤淑的姿态拿捏得死死的。其实她也是多余cao心,她这闺女,打小就会装。骨子里古灵精怪的,但在外人跟前很会装端庄。

    说了一会儿话,唐书仪就提出去园子里转转,谢二夫人自然欣然接受。一行人去了侯府的花园,逛了一圈后就到亭子里坐着。唐书仪觉得干说话无聊,就提议打马吊。

    下人们把东西搬过来摆上,唐书仪萧玉珠,谢二夫人、谢熙华,四人一人坐一边开始打牌。谢夫人边码牌边道:“听说二公子跟在向将军身边?”

    唐书仪拿起筛子在手里摇着,嘴里说:“他天天在外边浑玩也不是个事儿,就求到向将军跟前,让向将军帮着管管。”

    谢二夫人知道她这是在谦虚,上京谁不知道向天河性子别扭说话直,且对自己的手下严格。既然向天河收了他,就说明萧二不像外边传的那样纨绔。

    “男孩子小时候都爱玩儿,大了就收性子了。”谢二夫人笑着道。

    唐书仪回:“但愿吧。”

    她现在可以确定了,谢家看上的是她二儿子。但是为什么呢?

    看上了西北的军权?

    可就是她都不能确定,即使给铺好路,萧玉铭到时候能否把西北军权握在手里,谢家怎么就愿意下这么大赌注呢?

    嫡女在大家族里一样很宝贵。因为一个嫡女的婚姻,可以维系一条家族的利益线。而一个家族里的嫡女,并不是要多少有多少的。

    “上次大夫人来跟我讲,我家侯爷与谢六爷年幼时关系莫逆。”唐书仪道:“听说谢六爷之前一直在外游历,如今可在京中?”

    谢二夫人丢了一张牌,说:“在,前段日子归的家,受了些风寒,正在休养。”

    唐书仪了然地点头,“出门在外风风雨雨的,着实让人担心。”

    谢二夫人知道萧玉宸也在外游历,以为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担心,就道:“不过,男孩子还是出去走走好,我家的几位爷,成了年都是要出去的。”

    “是,”唐书仪道:“当父母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姻缘也是一样, 总想着家世好,人品好,还要孩子自己满意。”

    谢二夫人听出她这是在暗示自己,不过这样正好,她也不想让女儿稀里糊涂地被推出来联姻。

    她笑着道:“您说得对,一辈子的事儿,自然要志趣相投。”

    跟聪明人讲话就是轻松,没有必要把话讲得太明白,有时候甚至一个眼神,对方就能知道你的意思。唐书仪和谢二夫人相视一笑,算是达成了默契。

    永宁侯府跟谢家联姻的事情,可以,但不是马上,要相互了解。反正,不知道谢家掌权人的真实意图前,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去。

    第223章 有些事情现在不能说

    其实,对于唐书仪来说,跟不跟谢家联姻都没什么,但是她想知道,谢家的掌权人,到底想从永宁侯府得到什么。

    从现在来看,若是两家联姻,永宁侯府更占便宜一些。毕竟萧淮死了,萧玉宸和萧玉铭还没有成长起来,永宁侯府有的只是一个空头爵位和丰厚的家底罢了。

    但是谢家老太爷还在,谢家的六位爷也正年富力强,加上谢家两百多年的底蕴和关系网,现在的谢家可以说是正处鼎盛之际。

    如此,谢家却是主动过来要联姻,说他们没有图,傻子都不信。且,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谢家似乎并不着急。

    有所图,且又不着急,他们似乎是在等。那么,他们在等什么呢?唐书仪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不过对于这件事,唐书仪的原则是,一,萧玉铭与谢家的姑娘情投意合,二,谢家要开诚布公地说,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谢二夫人和谢熙华用过午膳才离开,唐书仪和萧玉珠把她们送到门口。临别的时候,谢熙华还约萧玉珠去谢家玩儿,萧玉珠点头应了。

    等那对母女走后,唐书仪问萧玉珠,“你觉得这位谢二小姐怎么样?”

    萧玉珠皱眉想了想,“世家里的女子都是她这样吗?就像……就像……”

    就像什么,萧玉珠一时说不出来。

    “就像是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唐书仪道。

    萧玉珠点头,“就是,就是这样。她举手投足,处处都是大家闺秀的标准。”

    唐书仪哈哈笑,“以后你与这位谢二小姐多接触,或许会有新发现。”

    “什么发现?”萧玉珠问。

    唐书仪拍了拍她的头,“有些事情,自己发现了才更有趣儿。”

    基于前世的习惯,她很喜欢观察人的微动作和微表情,因为这些细微的表现,往往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真性情和真实目的。而这位谢二小姐,未来有可能成为她的儿媳妇,唐书仪观察得更仔细。

    然后她就有趣的发现,这位谢二小姐的端庄,很有可能是装出来的。不过这也无伤大雅,古代对女子的要求就是端庄贤淑,为了达到这个标准,装一装也没什么。